APP下载

如何在美术技能课中深化欣赏教学

2016-05-14韦隆元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艺术风格美术课

韦隆元

据我所知,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作为特定的美育与随堂技能技巧的术育截然分开,好像已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美术课教学规律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许多学生普遍感到每堂技能课是那样的单调无趣,只能很勉强地学习老师所讲解的那些生硬的基本技法,课后,往往拿不出质量好一点的美术作业来,更谈不上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了。他们要想了解美术欣赏方面的知识内容,往往只能从教材上专题的欣赏文章中去学习,这对那些求知欲旺盛,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讲,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了。对此,鉴于这样的“欣赏”知识少,而又远远脱节于每堂技能教学的情形,我想,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尤其是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期,应当很好地重视它,想法子来更好地解决它,让每一堂美术课真正体现出“美”和“术”的内在教育联系来。

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每堂课的欣赏特点呢?我想这需要根据我们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来选取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乃至文学作品。

选取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不能局限于编印在教材开头部分的欣赏范画,因为它画幅少,题材窄,同时画面小,不能吸引学生,达到激发他们审美感受情趣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再寻找其他较为可行的办法。我在这一点上采取的方法,一是运用好现代化的多媒体器材。多媒体教学以声、像、动画、美感等于一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极有帮助,例如:我在讲“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向具象艺术”这一课的时候,当讲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我就下载了中央3台任志宏解说的国宝档案,其中有一集就是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讲解、评价、分析。因为节目中把作品做成动画,又有配音和解说,并且对不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进行比较分析,补充了书中只有一张图片的局限性,因为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时,视觉、听觉和思维都被积极的调动起来了。从这一点上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二是利用好以往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我自己平时都有把历届学生优秀绘画作品、手工制作收集、整理、归类保存的习惯,以备教学之用,教学时,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把它们利用到教学中去。这样一来,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起到很好的诱导作用,也能寓审美欣赏于教学之中。

在结合利用文学作品方面,我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某种类似特点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够从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我在上“剪纸”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讲到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就“剪纸”的风格特征而言,剪纸可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派剪纸比较粗犷,感情激烈奔放,制作较为简练,形象传神;而南派剪纸则细腻清秀,线条流畅,富丽多彩,玲珑剔透。对这些风格特征,我先结合文学中我国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慢慢引导学生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加深他们对剪纸这一门艺术的南北不同艺术风格的理解。

另外,我在讲到图案的艺术风格内容的时候,涉及到其中的“朴素”风格,这一风格特征,常常要以民间的蓝印花布或民间剪纸为代表。与云锦相比,民间蓝印花布和剪纸显得形拙,线条不流畅,色彩也单纯无华,不尚精工雕琢,呈现出一派天真、质朴、烂漫的艺术风格。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风格特征,我先引导学生借助《天净沙·秋思》这一首元曲来进行联系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除了“断肠”二字外,通篇找不出一句思乡感叹的诗句。它没有修饰,没有雕琢,仅仅是通过各种自然景物的组合,却编织出强烈的思乡情绪。通过这样欣赏,再与图案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学生就易于接受新的本来较为枯燥乏味的东西了。同时,学生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一次效果不错的审美教育。

总之,在每一堂美术课教学中,我们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若能巧妙地把“欣赏”与所教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而且对深化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贵州独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艺术风格美术课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美术课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