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2016-05-14朱秀向启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乐观学生

朱秀 向启敏

【摘 要】“积极的心态决定人的一生”,这是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调查了五百多位成功人士后得出的结论。学生要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有成,必须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教育的第一步。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本文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了四种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积极心态;乐观

学生要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有成,必须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教育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教师必须拥有积极心态。教师还应该通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等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学生学习、激发创造力的内在动力。拥有积极心态的学生往往能更好的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他们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接受消极心态,学习换种方式解读并转移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总是相互交替存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当消极心态出现时,首先接受其存在的事实,并提醒自己,消极的解释仅是一种可能,是事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其次,接受并尝试解读事物的利弊两方面。比如:危机等于机遇和挑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把“我不行”,“怎么办”改成“试一试”等。第三,当消极心态出现时,可以通过语言进行阻断,对自己喊出“停下”,让消极思想停下,对消极心态及时转移和远离。比如,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放松训练等形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美国亿万富翁、工业家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开始运用积极的心态并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成功了。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个好农民。我们决不能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我们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心态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至庄稼枯死。照看好生机勃勃的庄稼,别给野草浇水。正如《圣经》腓立比书第四章第八节所说的:“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平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考虑。”

二、采取行动,不怕失败,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经历失败就像经历某些疾病一样会使人对其产生免疫力。经历失败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再犯错就应该警惕了,因为这意味着你没有学到新的东西,没有进步。在失败的过程中总会获得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当人在获得哪怕一点的成功体验时,人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以提升。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增强自信和培养乐观的习惯,有了成功的体验反过来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去实践,以获得更多的成功。因此,从长远来看,犯错和失败其实是一种隐藏的进步,会使人更加坚强起来。不要给自己制定那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那样子的话一开始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易于失败的位置。如果你有一个很庞大的计划,那么不如先将这个计划分割成若干个小的计划,然后再看具体的每一个小计划应该如何去执行去实现,然后从小计划着手去做。还有,不要忘了在每一个小计划完成的时候给自己庆祝一下,我们应该学会去享受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所以你现在可以停一下,给自己在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一个小小的鼓励,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并不是轻易就能够完成的任务。

三、积极的自我暗示,想象成功的体验

想象成功的体验不只是要想象自己处于成功那一刻的情境,更要想象自己为了取得成功而每天具体努力奋斗的过程,并且想象的情景越具体越好。比如:某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好,但他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以达到优生的水平,那该生首先需要想象的是成功的结果。即:因取得好成绩而被老师当众表扬,以及站到讲台上领奖的具体情境。然后进行时光倒流,想象自己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每天早起一小时读英语;上课坐在教室里认真听教师讲解知识点;想象自己遇到不懂得问题追着老师寻求解答;想象自己为了弄懂模糊的知识点,利用休息时间翻阅书籍、查询网络寻找解决方法;想象问题解决后自己愉快、兴奋、满足的体验。成功体验的想象需要重复多次,想象的情景越具体效果越好。

四、利用ABC理论辩驳消极信念

运用合理信念驳斥和对抗不合理信念,进而改变不合理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比如:甲同学小学时数学成绩优秀,他对数学充满信心。但在初中第一次考试中,甲同学考砸了,觉得很失败,很着急。他怀疑自己能力差,害怕再次失败,甚至害怕初中三年的数学成绩将一直这样。期中考试来临时,甲同学觉得这是一个“血洗前耻”的机会,然而考数学时甲同学却手心冒汗,非常紧张。他想尽办法去解题,但越紧张越不会做。之后成绩发下来,甲同学又考砸了。

用ABC理论来看,诱发性事件A为考试失败。不合理信念B则有:小学数学成绩好,所以初中数学成绩一定好;一次失败就怀疑自己能力差,今后也会失败。隐含的不合理信念包括:数学考试失败,其他同学会认为他学习差;失败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等。这些不合理信念造成了后来的不良心态和行为后果C: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严重紧张,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对于这样的问题,要引导甲同学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善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信念。首先,一次失败是否意味着以后失败?小学数学成绩好是否意味着初中数学成绩一定好?当然不是。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个人都会失败,有了失败才会有成功。由于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难度不同,所需方法和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在前一阶段成绩优异并不决定今后的成绩一直优异。数学成绩不如从前可能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兴许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考试失败,其他同学会认为他学习很差,不要管别人怎么想,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想法,或许那次考试是难度相当大的一次,但它仅是众多考试中的一次。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可以习得的,他需要长期不懈的学习、练习和调整,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去破解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雪萍.基于学习者的积极心态塑造的路径研究[J].农家科技,2015(4):265

猜你喜欢

乐观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试析作品《我的人生秘诀》中乐观精神的渗透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学生写话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