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音乐
2016-05-14吴建玲
吴建玲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游戏贯穿课堂让孩子喜爱音乐,乐于表现音乐,在游戏中享受音乐,真正做到乐在其中!
一、恒拍练习节奏游戏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很多老师在课堂中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节奏的练习,忽视了节奏在作品表现中的重要性,使的学生缺乏对恒拍的内心感受和控制能力,影响了音乐的表现。
(一)随音乐强弱变化走
这个游戏在自由踏步要求的基础上,还是注重恒拍的要求,稳稳的抓住节奏,随着老师弹奏时音乐的强弱变化,变化脚下的力度,老师音乐强学生脚步声就强,反之则弱。在这个游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衔接处一开始有的孩子反应不够敏捷,常常会有一些失误。一些节奏的变化经过几次练习孩子们就有经验了,脚和内心的恒拍控制同学都能较好的配合好了。
(二)手脚不同节奏的恒拍练习游戏
在孩子们逐步锻炼能够很好的走出恒拍感之后,就可以加手上的动作了。例如:脚走恒拍,手打变化节奏;手打恒拍各种节奏表现强弱,脚走变化步伐等,这些游戏活动环环相扣,通过一步步加大变化力度,孩子们的手脚协调性就会越来越强!
(三)创编节奏游戏
我们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创编节奏游戏中,老师要准备多种节奏卡片让孩子们熟记于心。然后由老师出题规定组合或者创编几拍子几个小节的旋律,通过节奏接龙、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等活动,评选出节奏王。在课前游戏中,可以让节奏王带领大家徜徉在玩节奏的乐趣中。
二、多种感官,表现音乐游戏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让孩子的视觉、动觉、听觉、内心听觉等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
(一)用方向游戏来表现乐句行进
低年级的歌曲大多短小规整,有这很明显的乐句感。为了给低年级的学生渗透乐句的概念,我让学生先找出歌曲中相同或相似的旋律,让后再整首作品比较,孩子就很容易说出作品几个乐句了。接着让学生用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各个方向来表现出乐句的行进过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同样的同样的方向,不同的乐句用不同的方向去表现,从音乐的感觉上去理解乐句。
例如《春天的小河》,在歌曲感受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听到一个乐句旋转一个方向,这样用心听孩子能够表现出四个乐句四个方向。这首作品通过仔细聆听也容易发现一、二、四乐句都是相似的,只有第三乐句不同。在播放歌曲进一步感受乐句时也可以这样表现:前奏原地站立不动,听到第一句孩子可以向前走一小步,听到第二句相同的孩子再往前一小步,第三句旋律不相同可以后退一步,第四乐句相似旋律再往前走一步。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孩子们的内心听觉和对作品的理解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用体态律动表现作品情绪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认为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在课堂体态律动中通过孩子身体的动作对音乐情绪进行表现,来培养孩子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促进孩子的多种感官和机能的发展,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并不断发掘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用画图谱来表现音乐变化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经常采用图形谱,让学生在读图形谱、创作图形谱等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及欣赏音乐。图形谱以其特有的直观性、趣味性得到孩子的喜爱,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本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图形谱来帮助孩子理解音乐。例如:各种打击乐器碰铃、手串铃、圆舞板、三角铁等等的图形谱直观形象;声势中出现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图谱让孩子们在练习中一目了然;在歌曲《你早》中出现的大公鸡、小闹钟等图谱更是让孩子对歌曲内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和记忆。在课堂中,通过学习图形谱、理解图形谱、创新图形谱等方式给了孩子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巧用、善用、妙用、活用”图形谱,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愉悦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
(四)让学生自主创新游戏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年级《不能告诉你》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歌曲,特别是前面部分的数板,孩子们学习非常带劲,学习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中,我首先让孩子倾听音乐,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用心去感觉音乐的优美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然后让孩子把心理的感觉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孩子说可以用不同的声势动作来表现;有的孩子建议用碰铃铃鼓,声音比较清脆响亮,有气势;还有的孩子建议用双响筒,清楚的表现强弱节奏感更强……
玩音乐游戏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课堂中各种游戏的展开,我们的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将会表现更为出色,艺术之花也将会越开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