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6-05-14董正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效果数学

董正伟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新的课主体性、倡导新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一定能取得极其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实践的步步深入,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教学情景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有趣、全员参与的、有意义的探索知识的学习情景。教学中应该设计有效的问题情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想、敢问、敢创新,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的文化知识,并主动去认识它,探索他的一种倾向,使内部动力中最实现、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过程中,可以借助讲故事、游戏等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氛围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他们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想、敢问、敢创新,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幽默感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据特殊地位。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从抽象、机械的书本中看到生动鲜活的现实,教师如能做到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便于其充分感知教材,并最终深刻的理解教材。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将它比作爬山:单调递增——你每走一步,你的位置就高了,随着你步伐的增多,你的位置越来越高,那么就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也增大;单调递减——如下山,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而减小。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设疑、解惑、以激发学生兴趣,并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重点、难点,通过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合并同类项》时,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时,生:有理数有大小,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相加相减。师:字母不能比较,那么,它能否相加相减?这时,许多学生开始在练习本上画,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探索,向量能不能相加呢?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疑问。从这可知,学生实际上对新鲜的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那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

二、巧妙设计活动,引导思维参与数学课堂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授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思维过渡为直观的实体,从中得到要学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动手操作,学会用眼观察,学会动口表达,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形状内化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时,用几个小正方形摆成立体图,1.根据立体图画平面图;2.由平面图画立体图。对学生来说,书上的立体图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比较难。所以,在上课之前,给他们布置作业:做十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当时,学生感到很疑惑、惊奇,我说:“明天你们带来,用处很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上课了,我叫他们拿出他们做的模型,摆成两行,第一行4个,第二行2个,第一行上面再平放2个,第二行竖放2个。好!现在我们来观察图形:正上面你看到几个小正方形,整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学生们很兴奋,都把头探到上面,兴高采烈。一会儿,他们都举起手来:“我们画出来了。”“很好,你们是很聪明的。下面画出左侧面、右侧面、正面。”我一说出来,他们就说:“这难不倒我们。”之后,我画平面图形,他们摆立体图形。他们相互请教,相互帮忙。整节课下来,他们一直处于兴奋,愉快的氛围中,感到很快乐,同时,空间的想象图形真真实实地展现在眼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授新课时,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参与数学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数据的分析——方差》,这节课主要讲数字的计算,较苦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举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新鲜的例子:今年咱们学校选拔射击手,在咱班选了两名学生,成绩已经出来了,到底选上谁?今天你们当裁判,现在我把成绩列出来。

学生带着猜疑的心情认真地计算起来。有的学生说选择甲:甲的平均分高,得满分的多;有的说选择乙:乙比较稳定,都集中在9环左右。各说各的理,争辩是非,都想用自己的原由推翻别人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要说出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景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探索过程,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新课程中的“想一想”是优秀情景载体,能利用它们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参考文献】

[1]郑庆玲.《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数学》,河南省社科雷一级期刊.《河南教育》

[2]鲁家宝.《“自主探索”的思考》,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效果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