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5-14其美拉姆
其美拉姆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故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习中兴趣的内驱力。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出示投影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作用。
(二)融入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数学教师就会直接喜欢数学课,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少一点批评、训斥,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才能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核心
学生学好数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数学知识,而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数学方法,是否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做对题,还要在“会、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做对题,能口算的尽量口算,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数学竞赛,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题海战术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这种类型的题这么解,那种类型的题用这种方法等等。其实只要拿出其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通过一题多变、条件与结论互换、以及一题多解等方法的训练,就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1.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只要能够通过做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2.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3.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看算式编题,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为此,要重视教法研究,教给学生常见的思考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1)归纳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发现大小不同的每个圆周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儿,从而找出一般规律: 周长等于直径的π倍。
(2)类推法。类推法是从一个事物的属性去推导其它类似事物属性的一种方法。数学中有许多相近的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属性。例如:除法、分数、比,它们的属性中有许多相似,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的后项都不能为零,为什么?通过类推能够使新知识与旧知识迅速结合,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转化法。转化,是知识构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数学中,大量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新旧知识之间都有一定联系,只要使之顺利结合,新知识就纳入了已有知识体系。如,抓住了中间量就抓住了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内在联系,把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了两道简单的应用题;再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等等。这样,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学会迁移,学会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求,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找到一套适合本学校、本班级和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