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修外练 灵动作文

2016-05-14费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积累朗读观察

费莲

【摘 要】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针对学生写作语言贫乏、干巴巴,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的现状,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提出“内修外练,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美起来。”内修,包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内在的语言素养。外练是指在写作中再三推敲,勤练笔头。

【关键词】语感;朗读;引导;观察;积累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面对同一个主题,一百个学生可以写出一百篇不同的文章,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但问题也随之出现:过分强调创意,表达真情实感,忽视了作文语言的美感。课堂中的作文教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主,往往缺乏对写作语言的具体指导。学生的习作语言干巴巴,有的甚至错误百出,学生有想法,可不能自如地表达出来,知道应该详略得当,可是不知道怎么写详细。新课标提出: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他们的写作语文美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感受美

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有效地辨别句子的优劣,写出优美的语言。而语感是要在朗读中培养的。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往往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是培养学生语感,感受语言美得典范。如何把朗读训练与培养语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呢?

二、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教材中诗歌、散文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韵脚、错落的节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作家精心思考和仔细推敲的佳作,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活生生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一字未宜思,语语悟其神”。

三、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孕育美

唐诗宋词、名人散文、中外名著语言优美,遣词造句极为讲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撷取好词佳句的巨大宝库。教给学生一些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促进语言文字的原始积累:

1.摘录好词好句。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课外阅读摘记卡,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持之以恒,并经常、反复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课外书中的佳句应反复诵读,体验语言美、意蕴美。读得多了,记得多了,脑中的词汇丰富,语感好了,在写作时自然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内化,不断充实脑中的词汇储备。

2.勤作批注。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教会学生写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圈划批注”“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写一些批注,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体会名著的语言美。

四、在生活中细致观察,体验美

许多知名的作家的成名之作,都以生活化的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为世人称道。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美的语言。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课堂搬到室外。出游、参加社区公益劳动、访谈都是值得一试的好办法。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生活小常识,积累写作素材。

2.开展一些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美。例如亲子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同时也为自己对父母的漠视感到羞愧。有了这样的体验,写起的文章自然是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五、在写作中再三推敲,创造美

内在的语言素养提高了,还应该清廉笔,多修改。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在习作过程中,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最恰当的词语,来表现美,创造美。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要由易到难,有坡度。

1.读写结合,仿写美文。模仿是创作的基石,通过仿写可以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手法。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而选入小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之作,是写作的范文。在教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恰当的写作练习,不失为一种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通过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呢?我想,应与教材密切相联,注重片段的训练。可以进行如下的练习:(1)用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由易到难,由一句到几句,逐渐发展到一段。要循序渐进,不能够操之过急。(2)防句式写话。如: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写一次简单的劳动,或自己做过的一件事。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场面描写或景物描写等。(3)仿段式练习。学生课文中最常见的段式是总分段式,可让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积累和应用,当学生能正确地运用大量词汇进行写句、写段之后,其实,他的语感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修改病句,使句子完整正确。语言首先是正确的,然后才是美得。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以商谈的口气,委婉地提出来,并鼓励学生修改。

3.补充细节,使句子丰满起来。句子正确了,但干巴巴的,不生动,不具体,就像一截树桩,毫无美感,毫无生气。通过引导学生修改,补充,使句子丰满起来。细节描写加上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形象,更生动。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作为学生的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在课内课外都能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积累,内修外练,就一定能写出优美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

[3]王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3期

猜你喜欢

积累朗读观察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