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2016-05-14张婧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动语文课语言

教师职业是一门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职业,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的形式随着内容的不同而千变万变,但无论如何变化脱离不了对语言的使用。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课堂语言体现了教师的修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课堂语言应更加注重简洁、生动、形象、规范、机智,语文老师该如何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呢?在这里,我们作如下的探讨:

一、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逻辑性强

语文教师是普通话的最直接推广者,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所谓的“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还应准确有逻辑性。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语文教师讲课必须有条有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

其次,语速快慢适宜,停顿适度,重音突出,也是教学用语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讲课时声音突然提高一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声音突然降低一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的声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顿增。”

二、课堂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一点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从而有了良好的听课和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耐心的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课堂语言要形象、生动、优美

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是基本要求,还要富有形象性。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

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就格外的形象和精彩。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为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实物、音乐、录像、影片、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尤其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哲学事理,恰当的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开展教学,必然令我们的教学由干涩变得丰富生动起来。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四、课堂语言要幽默风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创造气氛,使学生能从原以为可能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一个夏日,教师正在上课,突然从窗户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突然机智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上完后面的课。

巧妙使用幽默技巧,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迅速掌握,使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让学生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作者简介】

张婧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生动语文课语言
可怕的语文课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语文课里挣分忙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