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更具实效
2016-05-14陈晓健
陈晓健
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朴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激发兴趣,搭设阅读训练平台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动画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学会提问,提高阅读训练效率
1.高效的阅读训练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提问。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一般来说,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提问要精练。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如教《掌声》,紧扣课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就会想到(掌声是给谁的?掌声有什么作用?掌声前后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些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训练,才能提出切入课文本质的问题来,而不是一促而蹴的。
2.高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善问、会问。
学生问的过程是加深理解课文、内化知识的过程,因为学生提问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探索”之后,“再来听老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叶圣陶);同时也 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体验自悟自得的过程;树立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训练扎实,追求阅读教学实效
1.鼓励“一路多径”。阅读训练中应该提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固定问题的答案,防止局限学生的思维。
2.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寻求答案,可以防止思维的僵化。如教《跳水》,有的教师问:“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这是启发求异思维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可以在甲板上拉起一张网,让孩子往网里跳;有的说可以派技术高超的水手爬上桅杆把孩子抱下来等。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中寻求最佳答案,最后得出只有让孩子跳水才是最好方法的结论。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当机立断”手段为目的服务的认识上来,通过求异思维达到统一认识、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边读边思。科学的阅读训练一定是思维和阅读统一的训练。良好的边读边思习惯的形成,对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朗读指导。于永正说:“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识记的需要,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环节。其训练方式也很多,如指读、齐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不管哪种方式,教师首先要注意保证学生读的时间,其次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还要体现出目的性和层次性。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感人的情趣,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一起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新课程一起成长,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学会阅读,以阅读为乐,这是每一个教学者共同的追求。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