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学生所需

2016-05-14冯琼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

冯琼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着脚手架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由传统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平等者的首席,由传统的灌输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成功完成这种转变,首先要做到供学生所需。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学生所需

语文新课程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供学生所需。

一、在学生自我管理时间提供方向性问题

不被老师当场监督的时间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需自主学习,其主要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预习是学生与文本的浅层次对话,而复习则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层次咀嚼文本,教师在这时需要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主观性,为他们的预习和复习提供方向性问题。

案例一:在上《金岳霖先生》之前我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两道预习题:①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吗?②作者回忆了那些故事来表现金岳霖先生这个特点的?

这两道预习题表面看起来答案唯一,但是为学生与文本浅层次对话提供了方向,特别是第二道预习题,因为这篇文章讲了许多关于金岳霖先生的故事,不同的学生自然对不同的故事感兴趣,他们自然就挑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就在老师提供的方向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在以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解释细节描写的方法与作用为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鉴赏了两个故事后,我又给他们留了这样的复习题:仔细阅读“为林徽因过冥寿”这个故事,独立思考:①老朋友为什么纳闷?②“老朋友纳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和预习题相比,复习题在更小范围内、更深层次为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解释细节描写的方法与作用以及更深层次地理解、咀嚼文本提供了方向。

老师要做到能够及时提供有利于学生预习、复习的方向性问题,就必须提前研究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对文本有深入、独到的理解,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精髓。

二、在课堂时间提供自由空间

高中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在课堂上为提供他们所需的自由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履行意愿的权力

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不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而是尊重他们履行意愿的权力,让他们各取所需,就像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案例二:在我所任教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不能跟上我们的课堂进度,有时课堂自控能力较差,有一次她跟我说:“老师,这节课我能不能不听你讲,因为我听不懂你讲的,我想先回顾回顾前面你讲过的,课后我再来补这一节课的内容”,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她。课后她真的来补没听过内容,并在我们两人共同的努力下,她弄懂了那个时间段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自控能力明显加强。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只有在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情况下才能自主学习,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履行意愿的权力,为他们提供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机会。

(二)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是师生共同缔造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课堂中,老师不是单向的传话者,学生同样不是单向的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师生展开有声对话,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成了经典模式,因此,在课堂中还回并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的重要手段。

案例三:在和学生们一起鉴赏《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个江南的冬景,其实是由一幅幅图画构成的,你们能挑一副自己喜欢的,给他取一个富有诗意或者你觉得能配得上那幅图画的名字。当鉴赏到“午后冬郊图(参考题目)”时,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发表意见,他们取得两个名字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另一个是“不败的冬日”,这一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令我难忘。

在这一堂课中,一个问题给了学生话语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仔细分析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两个题目,“冬天里的一把火”是费翔的歌曲名,学生将其迁移到课堂中来,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不败的冬日”却与下文的“生气”遥相呼应,这两个题目与参考题目“午后冬郊图”相比,更能概括文章内容。所以还回并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在课堂中畅谈自己的理解,释放自己的情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探究权

语文新课程强调,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探究权。

案例四:在引导学生翻译《鸿门宴》时,有这样一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我当时是这样翻译的,“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叔父”,这时有学生马上问道“什么是季父?”我当时这样解释,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季父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季父”一词是在我的课堂预设之外,课后我就怀疑自己的解释,历史上项羽到底有几个叔叔,项伯是不是项羽最小的叔叔,这些问题促使我去查阅资料,虽然最后资料显示这个问题没有定论,但是我从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许多相关的历史知识。

尊重学生的探究权,不仅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语文、探究语文的兴趣,更能促成教学相长的氛围,真正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努力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履行意愿的权力、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探究权,首先必须完成教师角色转换,教师再也不是担当讲授知识、监督学生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样不再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成为语文课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以及反思者;其次语文教师要试图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因此要求语文教师知识视野宽泛,文化底蕴深厚,语文教师只有信奉“文、史、哲、政、经”不分家,广泛地读书,持之以恒地读书,在大脑里储存大量的知识,才能摆脱一味地死扣教材、教参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生活时间注重学生情感需要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带着情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不要单方面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机器,要特别注重学生情感需要,做到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

案例五:有一次,我将同学们的默写练习交给班上几个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不扎实的人批改,班上另一位同学将自己的默写本抽走,这不得不让我怀疑他想篡改自己的答案,就狠狠地向他使了责备的眼神,他立刻变了脸色,和我赌气,我本想再骂他几句,但转念一想,还是课后沟通比较好。课后我仔细询问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并跟他交流了我投去责备眼神的原因,并向他推荐了背诵文言文的方法。自这次以后,这位同学更在乎我对他的看法,从而更认真学习语文。

教师只有注重学生情感,做到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发挥语文的优势,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语文,而教师要做到注重学生情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其错误持包容态度,耐心教诲,始终对其抱有希望,其次要正确给学生定位,学生并不是老师的听话筒,更不是体现教师尊严的道具,而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样才能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情感需要。

总之,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不会的,急学生所着急的,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供其所需,做学生最好的脚手架。

【参考文献】

[1]单玉洁.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及策略.文学教育,2011年第8期

[2]范艳勤.读书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9期

[3]周益.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学周刊,2011年第33期

[4]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6月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