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的新课程教学

2016-05-14王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创设情境高效课堂

王辉

【摘 要】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高效课堂;审美体验;创设情境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工作六年来,新旧教材我都教授过,要想教好新教材,就必须很好的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解读好新课程标准,要把对新课程的解读转化为行动。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我的具体做法:

1.改变生硬的课堂提问方式

过去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后来我尝试着改变这生硬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以便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

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再如跟人物有关的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在学习前,我先让学生回家通过书籍或网络查询阿凡提这个人物的特征几有关他的故事,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去查,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新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闪烁的小星》表演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布满彩灯,在教室里营造出夜晚天空中有很多星星的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关掉日光灯,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当学生听完歌曲后,要睁眼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彩灯打开,学生们顿时惊讶万分,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2.以游戏化的方式,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体验的活动中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而音乐课程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如《友谊的回声》一课,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音的强弱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我遵循音乐教学愉悦性的原则,创设游戏化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在课前我带学生到教学楼前一处比较空旷的地方,放上歌曲的范唱,让学生做回声的游戏,通过学生的远近及声音的大小,让学生“从喊中感受”、“从乐中感受”。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又掌握强音与弱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参与音乐课改实验几年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最深的体会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耕耘和栽培好祖国的花骨朵。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七小学)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创设情境高效课堂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