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去孩子眼中的迷茫
2016-05-14刘晓更
刘晓更
【摘 要】校本课程的实施,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为发展师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本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寓教于乐”“全员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为师生搭建参与和成长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活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抓住教育机会,体现教育智慧,使其发挥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球一小时;实践活动
《绿色未来》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如我们预期的一样,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堂上的小实验,还是课外的小调查,亦或外出采访参观、环保宣传,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实践中快乐的获取知识,体验参与环保行动的成就感。这也鼓舞我们每一位执教者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让校本课程散发它独具的实践魅力、活动魅力。
但是不久前的一次环保宣传实践活动,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每年的3月份最后一周的周六,晚上8:30—9:30通过熄灯一小时来响应环保的倡议。被称之为“地球一小时”。我们按照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安排,组织五年级二班的50名同学去附近的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为了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同学们精心选择了宣讲内容,设计了“你了解地球一小时吗?”“你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吗?”“您家里平时如何用水、用电啊”……这样的交流沟通的话题,大家也对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参与方式、家庭环保的小窍门、保护环境的深远意义等内容做了全面的了解,甚至同学们直接还扮演市民,互相演练了一番。一种浓浓的气氛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让我们感觉活动的成功势在必行。
周五下午,同学们兴致盎然的出发了。社区里、市场上,一群小黄帽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他们笑容绽放,和过往的市民交流、宣讲。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正当我心里暗暗欣慰的时候,却发现有几个同学看起来有些垂头丧气的向我走来。
“怎么了?”我不解的问。
“老师,有的人太让人生气了,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很漠然啊…”一个男孩子撇撇嘴说。
“对!我也碰到一个叔叔,我刚跟他说‘我是荣华道小学环保志愿者他就叨咕了一句‘走开!”
接着,这几个男生七嘴八舌的抱怨这些他们认为“没有素质的市民”。我问他们“那有没有很愿意接受你们宣传的人呢?”
“有!”
话题很快转到哪位阿姨听得特别认真,哪位爷爷表示积极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还有一个男生说,“一位奶奶还不断夸我,”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说着,他不好意思的笑了,其他孩子也跟着起哄,气氛缓解了不少。
回来的路上,我想:“平时,我们总是关注同学们宣传得够不够,在活动中提高了什么能力,宣讲了多少人次,他们体验到了哪些成功的快乐。但我们却忽视了市民不积极的、甚至恶意的反应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那种挫败、那种迷茫,会不会让这些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我决定,这次的实践活动总结,就以此为切入点。
“同学们,这次总结课,我们就谈谈你宣讲的市民有什么反应?你有哪些不成功的例子”。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的时候,他们的反馈的确让我大吃一惊。有90%以上的学生都遇到过不搭理的人,有40%的同学遇到过极端的风言风语的讽刺,当然也有70%的同学遇到过热情参与的市民。这仅仅是宣传,难怪上次组织义卖购物袋,同学们卖出的数量寥寥无几,我们仅仅总结了同学们的表现,缺忽视了市民的漠然。我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我们既要看到有许多市民对我们活动的支持,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更要看到还有更多的人对环境保护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些人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他们才是我们环保宣传的对象。我们的肩上的担子很重啊!当然,大家还要看到,我们前行的路上有很多的同行者。唐山师范学院的环保志愿者,他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到学校为同学们义务上环保课;杂志社的叔叔阿姨,免费帮我们设计校本教材……这都是环保的力量啊!
同学们听了我的话,豁然开朗,刚才的沮丧、不愤,顿时烟消云散。很快,大家又沉浸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这一次,他们谈论的是理想,是美好未来的理想。那是一个人人关注环境,自觉爱护环境、和谐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长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以河北省中小学为例.河北师范大学
[2]熊梅.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刘秋芳.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导刊 2006(11):24-26
[4]张雯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的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