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输入
2016-05-14李俊涛
李俊涛
[摘 要] 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渐提高其使用目的语的技能。提高英语课堂输入的有效性,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根据学习者的客观情况,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又要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
[关键词] 有效输入;语言材料;情感过滤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106-02
一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
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的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设构成,分别是输入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而其中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
1 语言输入假设
克拉申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可理解性输入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其模式为i+1,i为学习者现有水平,+1部分为新的语言信息。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四个特点,即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趣味与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顺序(no grammatical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i+1)。克拉申(1983:19)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understanding input)而产生的。这就是说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同时,他还提出了i+1输入原则。他认为,语言输入全部是习得者能够容易理解的材料也是不可取的。这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克拉申(1983:32)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这就是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原则。其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渐提高其使用目的语的技能。
2 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有了合适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不等于就可以学会第二语言,还要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和情绪等。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语言能力的习得始于语言输入,但并不等于语言输入的总量。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情感的摄入。在此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起着过滤的作用,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假说”。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情感过滤”过强,就会在他的大脑里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而不能产生语言习得;如果“情感过滤”降低,而且语言输入是可以理解的,它就能顺畅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也因此产生。由此看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促进因素,与此相反,情感过滤则是语言习得的限制因素”(蒋祖康,1999.49)。
二 提高大学英语课堂输入的有效性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说”对于我们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与“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
“语言输入假说”指出,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因此,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更为良好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样,语言环境也包括课内及课外两个部分。在课堂上,要创造像习得母语那样的语言环境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小环境来改善语言输入的条件。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类似于求职、采访、辩论等语言功能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虽然受时间、空间、教学计划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等同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是却可以相对改善课内语言的输入环境,尤其是当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以及学习需求与开展的这类活动相符合时,其效果会比较明显,学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组织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自然的语言输入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增强英语语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语言的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融知识性、实用性、可交际性为一体,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潜在动力。学生语言的摄入、语感的培养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以书面文字材料的学习为基础。在非英语语境中学习英语,阅读是多数人吸收语言材料的主要渠道。课外阅读的材料包括两大类:一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文报刊杂志,从中可以接触到新事物、新词语,了解最新的时事;二是优秀的人文类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与传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喜好去进行选择。阅读报刊,学生可以摄入即时信息,增加最新的英语词汇;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英美文化对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束定芳,2006)语言的输入不只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词汇用法、语法结构)的输入,更是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2 保证大学英语教学中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使我们意识到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的输入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不同途径、不同环境下的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包括课内及课外)。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教学环节上以及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这一条件。获取语言输入的途径有两条:听和读。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课内教学时间外,我们还应该大量增加学生课外听和读的数量,让学习者坚持每天一定时间的课外听和读,根据自己的听读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材料的长度和生词量。语言输入的渠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多媒体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如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观看英语原声影片、访问英语网站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不断地对感官进行全方位的刺激,使语言材料在大脑中深深地留下记忆痕。语言输入的材料越多,记忆就会越深。语言输入的越频繁,记忆才不会消失。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重要的在于坚持。
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降低情感焦虑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即使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相同,他们的语言发展速度以及他们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克拉申认为,对语言,尤其是对外国语言的准确理解,不单单是建立在学习者智商的高低和理解力的好坏上,还取决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输入的形式和内容,还要让学生消除一切焦虑情绪,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才能保证输入的有效性。
要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首先,要培养、提升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出发点,教师可以用文化作为切入点,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重视文化因素的导入。让学习者把语言学习当成是在生活和事业中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并且通过包括视觉、听觉和听视觉等各种形式的有关于文化的输入,让学习者真正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要营造一种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轻松。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焦虑的气氛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可以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同时,可以用会话、演讲、表演、辩论、模仿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学习者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进行语言学习,包括阅读、影视及社交活动等。第三,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学习策略的指导者;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加自己的情感号召力,又能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差异,注重个性,激发不同个体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英语课堂输入的有效性,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根据学习者的客观情况,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又要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学习者的情感焦虑。因此,克拉申在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对于我们的语言教学有着极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Terrell, T. D. The Natural Approach [M].
Pergamon Press, 1983.
[2]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gn[M].Pergamon Press ,1981
[3]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徐海铭.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7).
[5]高翔.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6]罗立胜,杨叶丹.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语言输入及语言理解研究[J].外语教学,2008(1).
[7]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