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应用
2016-05-14冯婉玲
冯婉玲
[摘 要]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想学、学不好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及以“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作用基础上,着重探索如何把问题教学法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问题教学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94-0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 “概论”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概论” 课是一门理论性、 政治性、 政策性、 历史性很强的课程。
一 “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 教学内容重复。“概论”的授课内容与中学所学的思政课、历史课重复率较高。不少内容学生在中学就学过,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对某些问题还讲得特别深入特别详细,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学习内容都“似曾相识”,不想再学。
2 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吸引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现在手机可以上网自学或娱乐,诱惑较多,学生往往听课一段时间后就低头玩手机。
3 教学对象抵触。信息时代,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某些热点事件常有夸张的负面的报道。学生受其影响,可能存在很多思想误区,甚至对马列主义理论产生抵触心理,对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产生质疑。
4 教学氛围的改变。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以及班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对政治漠不关心,觉得学习这些东西都没有用。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作用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一般由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在“概论”课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学生自己提出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学生提得比较多的问题往往是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中学没学过或没讲透彻的,这些内容往往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的思想可能比较偏激,他们可能会提一些比较敏感的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正好是他们的思想误区,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口、动手,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实施
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和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主张由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习惯了被动接受,可能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
首先要营造积极提问的氛围。例如:在学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这一章前,可以先在课堂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写下自己最疑惑的问题。然后,请同学主动举手发言,谈谈自己写下的问题,问题提得好的要表扬和加分,提得一般或不太妥当的切莫马上批评指责,而是要引导到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向。例如,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正确的方向吗?”这可能也是很多同学想提不敢提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表扬学生敢于质疑,同时指出这个问题其实追问的是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关系以及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教师还应积极肯定学生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总之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到点子上。
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规律,采用比较式、因果式、搭桥式、递进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来提问和质疑等。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国古代几次重大的变法改革、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改革后思考我国改革开放方面的问题。
2 结合教学目的,对问题进行梳理,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概论” 课是一门理论性、 政治性、 政策性、 历史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还是要分轻重缓急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和梳理。一般分三步:一是小组交流、归纳;二是大组交流,删去重复;最后再读教材,按轻重缓急,确定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梳理一般可以采取先大后小、先同后异的方法。
例如以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为例,首先,要找出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三十多年的是非成败得失?”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小组课后合作探究,课堂重点讲授的方式解决;其次,再找出哪些问题是重要但不复杂的,例如“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认真思考、查阅资料就能解决的,学生能自己独立解答的教师尽量不答,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最后还有不重要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某些经济特区(如汕头)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如果课时允许可以预留时间探讨一下,如果课时不够,还是留给学生自己课后探究。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是课程的重难点但不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些问题课堂上还是要讲授,但可以考虑采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来讲授,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辩论法等。这个环节如果进行得好,就能避免问题问得支离破碎以及教师被迫跟着学生走。教师要注意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教材本身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3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解决问题。对第二环节中确定的比较复杂但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后共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共同讨论和分析,并制作ppt或调研视频在课堂上解答,最后老师给予点拨的方法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学生基本能解答问题,但不够客观全面。只要问题合适,组织得当,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较好地解答问题的。当代大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比较强,思维也比较活跃,经过共同讨论和研究,对某些问题可能也会有比较独到和深刻的看法,虽然答案可能不够客观不太全面。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继续从其他方面做更客观全面的探究,并对遗漏的方面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2)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或做完全错误的解答。有些学生可能从一些不太正规的渠道收集了一些比较片面或歪曲事实的资料,在没有认真思考和辨析的情况下,对一些问题存在认识误区或产生错误的看法,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偏激的言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可能在场的一些同学也已经听出了问题,可以让这些同学谈谈看法,甚至允许学生进行现场辩论,教师要当好主持人,注意引导气氛和方向。最后教师要肯定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并及时引导学生学会从正规渠道收集客观真实的资料,并学会提高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还要对这组学生重点观察和指导,如果只是认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就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但如果由于家庭原因或其他原因,本身就比较偏激,教师就要重点辅导。
(3)学生不重视问题的探究,不积极参与,应付式地分析解答问题。在一个班里,总有一些学生不愿配合工作,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对这部分同学也应多加关注。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是否问题设置不合适,学生不感兴趣?是否小组成员结构组合方面有问题?是否激励或惩罚机制不明确?是否学生有其他特殊活动或任务等。教师还可以直接跟这些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引导或调整。
参考文献
[1]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09(7):66-69.
[2]徐凤江.探究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13(8):
49-50.
[3]涂刚鹏.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2):182-183.
[4]杨文森.问题式互动教学在“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173-175.
[5]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