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主题立意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2016-05-14张铁城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历史教学

张铁城

【摘 要】当今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观,要求中学历史教学重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生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而突出主题立意的教学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以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来思考历史问题,体会历史智慧,感悟人生意义,培养历史素养。

【关键词】主题立意 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

一般来说,历史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而突出主题立意的教学遵循常规课堂的基本要求,以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以教学主题来引领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的设计、材料的使用和活动的开展,使历史课堂教学在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以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来思考历史问题,体会历史智慧,培养历史素养,感悟人生意义。

一、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整合教材内容,立足于大历史观确定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和课标的关系,根据单元主题,分析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史料内容的思想性,将本课的核心概念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体现“大历史观下的局部立意”,提炼与教学材料相匹配的教学主题,围绕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有助于主题教学的知识、思维、情感等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

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其单元主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其关键概念是“民主政治”和“代议制”。可以说,英国代议制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而完善后的英国代议制是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典型范式,我们可以将英国代议制放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视野中去体现其制度的特点和民主化的进程,把教材中呈现的相关基本史实通过一个鲜明的主题组合起来。因此,本课主题确立为:在与王权的长期冲突、斗争过程中,英国议会在坚守“自由”传统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走出一条以和平、渐进、改革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典型的议会代议制的范式。

二、有效把握和拓展教学主题,使教师设计组织的主题内容成为教与学的内容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结构化主题进行学习

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主题“聚拢”的和谐统一体。教师要围绕主题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组合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式的大历史,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如人教版必修三《文学的繁荣》一课,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作为最重要的事实基础和叙述依据,采用材料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通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讲文学发展史;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学作品以及从文学的视角感悟历史,而不是把课堂变成单纯的文学欣赏课;提供一个学生表达和表现的平台,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培养从历史视野赏析文学作品以及从文学视角感悟历史的方法,寻找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宏大历史背景,获得“历史的灵性与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历史的”“人文的”赏析能力,逐渐认识到文学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并对文学有了更多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流程,而是有较高的学习要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实现了主要教学目标,也提升了教学境界。

三、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的核心价值,提升教学主题的意义

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做有良好价值观的人,做善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的人,做善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人,做善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借鉴历史的人。

提升教学主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对于历史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进行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在教学环节中突显“人”的教育,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引导学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如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一课,如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看,“解放战争”无疑是伟大的、正义的;而从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观察,这场战争不但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一些影响直到今天仍然真实存在,制约着海峡两岸的政策和关系,也制约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因此,对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反思,是本课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避免战争的智慧,应是本课要突出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充实材料,引领学生回到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以历史中的“人”的视角观察时政,体验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期望、争取和平的努力以及期望破灭后人民力量的胜利和反思,从而把战争置于“人”的语境下,让学生在经历中浸润思考重温历史,得到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赵亚夫,王继平.美国历史教学中的研究视野[J].历史教学问题,2011(04):130-134.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3-8.

[3]李树全.从四个角度看教学主题的确立与落实——基于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性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06):18-20.

[4]赵亚夫.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5).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历史教学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课堂内外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能力的三种途径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