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6-05-14蒋兴君

教育界·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蒋兴君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长篇小说,被后人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文章在简单阐述《麦田里的守望者》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主题、艺术风格、选材、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该作品成为美国“现代经典”的成功原因。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代美国文学 现代经典 原因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出版在1951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出版之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美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对小说主人公的模仿热潮。小说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表现的内涵适合各个阶层的人从中体味和感受,能够让不同的读者在其中找到不同的情感共鸣。下面,本文对当代美国文学“现代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分析。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内容概述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写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方式,主人公霍林顿是一名中学生,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他虽然是16岁的年纪,但身高比常人高出一头,整天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游荡生活。他厌烦一切和学校有关的生活,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因为多门功课不及格被校方开除,并在和室友打过一架后离开学校。离开学校后经过小旅馆,看见了一些行为不端正的人,他们令霍尔顿感到恶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霍尔顿回到家里,向妹妹述说了自己的理想和苦闷,表明了自己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后霍尔顿在带妹妹游玩之后,生了一场大病离去。这部小说是塞林格的成名之作,作家塑造了一个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反英雄形象,得到了社会青少年的关注。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奉为当代美国文学“现代经典”的原因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奉为当代美国文学“现代经典”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鲜明的主题内涵、独特的选择、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方面。

(一)小说鲜明的主题内涵

小说在最后通过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表现了隐性的主题内涵:“有那么一群孩子在麦田里游戏,附近空无一人,只有我。我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对孩子们进行守望。哪个还在往悬崖这边跑来,我就要把他拦住……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句话是小说中被传颂的经典句子,反映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了读者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这种反映成人世界和未成人世界主题的内涵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意义,给青少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小说独特的选材

第一,小说的选材设定为20个世纪美国战后50年代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刚走向快速发展阶段,但人们的内心还较为保守,特别是青少年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较为匮乏和压抑。战后的美国青少年共同具有一种时代性疾病,即整体表现出来的压抑、痛苦、失望、恐惧和孤单等[1]。《麦田里的守望者》对青少年这种整体的三观进行了反映,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青少年成长的矛盾处境。第二,小说选择了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主人公是一名拥有灵性但和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则相排斥的少年,他对成人世界的反抗,引起了当时一大批青少年的共鸣。第三,作者巧妙地书写了主人公少年时代的三天。主人公的故事起止在这三天中,作者在意识流写作手法的应用下,通过对主人公三天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情感世界,将青少年和成人世界之间的矛盾生動深刻地表现出来,具有厚重的思考价值。

(三)小说别致的艺术风格

小说成为“现代经典”的重要一点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别致的艺术风格。第一,在小说语言的使用上。全篇小说以青少年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简练、朴实、通俗易懂,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较为容易地引起了读者情感的共鸣。第二,在写作手法上。小说巧妙地将生活流和意识流进行结合,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并着重抓住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第三,第一人称的大量使用。小说中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给人一种感同身受之感。[2]

(四)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一,小说主人公象征着美国社会中“垮掉的一代”。二战之后的美国,在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压制下,形成了一种沉寂十年的现象。在这个时候,社会上“垮掉的一代”率先进行反抗。《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是一种反英雄的形象,他的身上具有当时美国社会上青少年共同患有的时代病,即迷茫、痛苦、恐惧、无助、压抑等。主人公霍尔顿孤独、苦闷,心中矛盾复杂,精神世界缺乏,在他的眼里,成人的世界是虚伪的,不能够被信任。霍尔顿的性格本身是矛盾的,他追求美好的事物,对欢场的女人十分厌倦,讨厌校长的虚伪,同时也对贫苦的人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对自己的妹妹爱护,爱惜一切孩子,为了孩子,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可是,霍尔顿又焦躁、敏感、冲动,他不喜爱读书、不上进、任性地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达不满。成人世界的虚伪最后彻底泯灭了他朴实、真诚的心。第二,霍尔顿是青少年的代表,其性格特点也是当时那个社会青少年的特点,同时也是世界不同国家青少年的性格特点。虽然他存在很多缺点,但是本性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崇高纯真的童心,在当时那个社会乃至今天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小说主题内涵、艺术手法、选材以及人物形象上均显示了自身成为经典的原因,展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是美国乃至世界现实主义作品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小说中对复杂人物形象的展示以及对物质和精神矛盾失衡的反映,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均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因此,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加强对这部小说的艺术研究,从而将小说的艺术魅力发扬开来。

【参考文献】

[1]杨立生.现代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探析[J].名作欣赏,2010(18):73-75.

[2]黄力平,王磊.“谁”动了他们的“情弦”——探求《麦田里的守望者》畅销之谜[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114-116.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
反叛与抉择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脏话标记看“垮掉的一代”的价值观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译本对俚语的翻译对比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艺术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禅宗思想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