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2016-05-14洪珊周秀远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初中生

洪珊 周秀远

【摘 要】当前,初中生厌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阶段比较突出的学生学习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地区以及农村学校较为严重。文章结合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初中生厌学的主客观因素,以期在处理初中生厌学问题上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心理 原因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长都很担忧和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厌学与辍学率的增长密切相关,学生厌学放弃学业已经成为学生离开学校的直接原因。

一、厌学的含义及危害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这个词语本身是和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具体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持续保持消极的心理态度[1]。单庆朝、崔柏君等认为,厌学表现为对至少四门学科失去兴趣,总成绩在班级平均成绩的50%以下[2]。另有研究者指出,厌学分为轻度和重度,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被动、情绪消极以及不按时完成作业,严重的发展为逃学[3]。

厌学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人际关系;危害自信、自尊。

二、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总结笔者在临床心理咨询中遇到初中生厌学个案,产生厌学的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的个人不良心理因素

中学生内心世界偏差、个人内在心理素质不好是产生厌学症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学习动机缺乏,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激发个人去学习的动力。动机缺乏导致的结果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慢慢地,这种退缩还会泛化到个人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样的学生,提到学习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怕”,接着学会拖欠作业,基础自然而然就会变差,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就会完全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在学习中,很少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的全是批评、否定,加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厌学的情绪就此滋生了。其次,自我认知偏差。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甚至是同学、老师、家长的冷嘲热讽,以致形成不良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无能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有的学生把在校读书的时间和外出打工的时间所得到的收入做了一个对比,用获得的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觉得读书无用。甚至有些中学生开始质疑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觉得很多知识现在学了但都不具有时效性,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学这么多。再有,人际交往困难。初中生感情丰富而且敏感,将自己是否被人喜欢,是否被老师、同学喜欢看得很重。如果在同学中得不到接纳或是认可,就会表现得非常失望,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时间长了,孤独感油然而生,从而影响学习。在吴军(2007)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25%的初中生不愿意交往,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感到在学校没有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4]。

(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5]。厌学发生在后进生身上的比较多,本来学习上就表现得非常无能为力了,再加上父母对其惩罚、否认,孩子面对学习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如果长时间习得性无助,慢慢地,刚开始的坚持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父母会忽视、否认孩子,这种忽视、否认不单单表现在学习上,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为了能让父母重视自己,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比如“生病”、厌学。然而,有的父母却又过度保护,当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以后,父母们不是积极地去疏通孩子的情绪,而是找退路,让孩子一直待在“安乐窝”里。

其次,父母的不良榜样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自然也易于养成乐学好学的习惯。在临床心理咨询中,厌学的孩子往往都会这样来抱怨自己的父母:“他叫我学习,好,没错,他陪着我但是他却在旁边玩手机。”“他不准我看电视,但是他一回家就抱着电视看。”面对这些不满、愤怒的言谈,我们的家长是否反思过“为什么时间长了孩子不愿意再听成年人的话了”。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第一,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目前,中学教育大部分继续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如,片面抓升学质量,忽略了学生自我成长和音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升学为指挥棒,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而且,某些学校只重视尖子生,而忽略无升学希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以致成绩越差越厌学,越厌学则成绩更差。

第二,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课堂上“满堂灌”,课后搞“题海战术”“补差”等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这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很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愉悦、成功和自豪感。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基础,在产生厌学问题上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生的内在因素。当然,内在因素的解决也需要外在良好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聂衍刚.试论中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J].教育导刊,1996(Z1).

[2]马健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陈学诗,李国榕.当代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张震.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1998(06):39-40.

[5]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1):31-33.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中学女生体育课厌学心理特征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