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面临的风险与对策措施

2016-05-14石林楠郑玉琳

对外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险一带一路

石林楠 郑玉琳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但也面临诸多风险:金融机构运营风险、政治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与思路:借鉴成熟国际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谨慎处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对贷款实施全程监管。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风险;化解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111-02

2015年我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本文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金融机构运营风险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与其相配套的金融平台,如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继设立,其中,亚投行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响最为强烈。

首先,亚投行的成立为“一带一路”建设“输血供氧”,是一项持续释放红利的实惠工程,但还不具备完整的运行机制。在融资方面,初始资本是股权融资,可能会通过贷款、提供担保等方式进行融资。在公私共投方面,采取企业出物、亚投行出资的模式。此外,业绩衡量标准、不可预测问题解决机制以及后期的利益分配等相关细节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次,与现行的成熟国际金融机构相比,亚投行经营领域比较狭窄,主要针对基建项目,基建项目的特点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和收益周期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还款能力有限,对于运行初期的亚投行来说存在很大风险。

(二)政治风险

政治关系良好是各国寻求经济合作的必要前提。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还存在领土和领海争端,有些国家政局还不稳定,势必会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中国南海问题引起国际各方关注,主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菲律宾等)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美国“借机”挑衅,欲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南海问题,可能会阻碍“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国家的顺利实施。

2013年乌克兰爆发政治危机,从危机发生至今,乌克兰境内经历了主权更迭、领土分裂、战争频发,包括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在内的三方展开利益博弈,使乌克兰政局更加复杂。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克兰境内混乱的政治局面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投资风险

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后贫困局面是长期以来制度和思想落后造成的,这种局面与投资配套的软硬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改善,会造成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较大,援助资金“打水漂”的风险较大,增加了相关机构的投资风险。

长期投资由于时间跨度长,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这必然使我国的投资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未知数。国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为了阿富汗战后重建,向其投入巨额资本,但是因为缺乏适当监管,导致阿富汗腐败问题更为严重。由于腐败又产生很多豆腐渣工程,如质量低劣且后期维护费用高昂的一号公路、因缺少资金一度搁浅现只作备用的喀布尔发电厂等。另外,阿富汗境内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民众失业率持续上升,难民人数不断增加,大多数国际援助成为少数人的利益来源,很难惠及到一般百姓。美国援助阿富汗事件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提供借鉴。

二、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

(一)借鉴国际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

英国绿色投资银行成立于2012年,是世界上首家由国家设立的专门为绿色低碳项目融资的银行。作为投资银行,他们在各自的投资领域有着相同的任务和使命。融资机制方面,建设初期都采用股权融资,为各自投资领域的项目提供贷款,此外,绿色投资银行还针对海上风电、碳捕获与封存项目的中期有抵押次级债务,并针对能效项目有违约风险保证产品。关于融资,绿色投资银行还采用公私公投模式撬动社会资本。业绩衡量方面,采用盈利性、资本配置、绿色影响力三个指标。相对于亚投行,绿色投资银行有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具体见表1)。

亚投行正处于运行初期,可以借鉴绿色投资银行的融资方式,根据前期的投资情况,对某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放有抵押的次级贷款,增加亚投行作为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未来还应加强亚投行公私共投模式的运行,既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和外汇储备,又可以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作为投资银行,盈利性应作为绩效衡量指标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各异,在资本配置方面要差别对待;投资效果衡量方面,要明确是否真正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另外,亚投行还应制定各类应急机制将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谨慎处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继续遵循互利共赢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局面。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为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而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关于南海问题,中国一定要坚定本国政治立场,坚持领土问题“不妥协、不退让”原则,对于他国的蓄意挑衅,坚持“不放纵、不忍让”,同时加快本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以政治促经济、以经济稳政治。

(三)对贷款实施全程监管

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首先,贷出每一笔资金前都要对该国或该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初期可以借鉴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机制,如IMF实施条件性贷款机制,对贷款的条件和目的、早期预警和预防、成员国的所有权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使用基金的批准和方式、贷款条件的责任、贷款条件执行责任的监控做出详细规定。尤其是对贷款国经济状况、吸收资金能力、信用状况等进行评估,然后综合各种情况确定贷出资金的规模和期限。

其次,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定期对资金的分配、去向以及管理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每笔资金的落实。

第三,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资金使用国应提供资金使用报告,设置专门贷款管理机构,负责定期反馈资金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洋,刘谦.国际货币的经验及“一带一路”、亚投行的设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5):95-99.

[2]韩玉军,王丽.“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国际贸易,2015(6):42-47.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风险一带一路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