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模型的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6-05-14黄周娴李柏敏
黄周娴 李柏敏
摘 要:以广西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发展为研究主题,基于2004—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在构建二者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广西近十年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稳中有涨,耦合协调度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转向濒临失调,但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偏低。
关键词:物流产业;区域经济;耦合模型;协调发展;广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79-04
进入21世纪,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纲要文件,明确表明要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成为新世纪的重要产业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的《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和相关政策措施,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
一、文献综述
Basarab(2001)[1]通过回归分析,论证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与该国经济有较强的关联性。Camuthers.R(2004)[2]研究了香港和新加坡的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A.Maciulis(2009)[3]对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尹叶青(2013)[4]和刘维林(2011)[5]分别对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指标的灰色关联关系和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及耦合结构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实证。闫冰(2014)[6]、郭湖滨(2008)[7]、鞠颂东和徐杰(2003)[8]研究分析了区域经济对物流的影响及作用。张梅青、周叶、周长龙(2012)[9]则应用共生理论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任庆华(2014)[10]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省域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以动态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其测度模型,测度了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1997-2011年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其指出我国省域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较明显,各地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物流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方面获得了不少学术成果,这为深入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丰富了物流经济领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但目前相关文献中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仍占多数,将数量分析方法用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二、广西物流业发展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西部,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一个沿海自治区。近十年来,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幅在17%以上,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幅超过20%,这充分说明了广西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广西近年来也积极发展物流产业,且物流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2013年,广西全区物流产业总值达677.77亿元,2004—2013年年均增长14.15%;货运量151155万吨,2004—2013年年均增长18.28%;货运周转量3856.37亿吨公里,2004—2013年年均增长15.74%。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因受经济发展等的限制,广西物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匮乏、总体规模偏小、运行效率较低、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低、物流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不问题。
三、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
(一)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
1.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刘维林[5]确定的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主要变量、赵莉[11]构建的物流产业子系统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子系统评价指标、张建升等[12]建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结合广西区区情,如表1所示选取出了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
2.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设F1(t,x)及F2(t,y)分别为物流产业S1和区域经济S2在时间点t的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其中x、y分别为S1、S2的特征向量。计算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公式如下[13]:
采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其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
要想反映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则需要对这两个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定量测度。定义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在t时刻的耦合度为[13]C(t):
此模型虽可判别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协调程度,但不能判别两个子系统是在各自何种程度综合发展水平之下达到协调的,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可能发生在二者的发展水平皆较高时,也可发生在二者的发展水平皆较低时,但这两种情况下的协调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14]。本文在借鉴现有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客观地对物流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反映的模型,并采用加权加法评分法,用D(t)表示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其表达式为[15]:
其中,D和C分别表示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度;F(t)则表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协调指数,它是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整体协同效应的反映;F1(t,x)和F2(t,y)分别表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在本研究中,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是同等重要的,因而α和β均取0.5。
若F1(t,x)>F2(t,y),表示物流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同期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型;若F1(t,x) 耦合协调度值D∈[0,1],考虑到耦合协调度的两个极限值,可以将耦合协调度D分为以下6种类型[13]:①当D=0时,耦合协调度极小,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或两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处于无关状态,两系统将向无序状态发展;②当0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信息网《广西统计年鉴》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2004—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用熵值法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二)结果分析 1.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函数为依据计算出广西区2004—2013年度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见表4和图1。 由表5和图2可知:第一,2004—2013年,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值在0.217~0.450之间,协调发展水平是逐渐上升的,但目前二者还处于失调阶段;第二,在这十年间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这三个阶段:2004-2008年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217~0.293,为中度失调阶段,2009—2010年的协调度值介于0.360~0.370,为轻度失调阶段,2011—2013年的协调度值介于0.417~0.450,为濒临失调阶段;第三,2004—2008年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0.3,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水平仍较低;2009—2013年,耦合协调度介于0.3~0.5。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的定量分析表明,目前广西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虽不强,但二者的耦合互动效应已有了逐步增强的势头。近十年,广西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稳中有涨,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等级逐步向濒临失调等级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只是达到了较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而已,物流产业有待持续快速发展。为使广西物流与经济耦合协调等级由失调阶段发展至协调阶段,各级政府需要针对广西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制定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更大程度地促进广西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限于自身知识和数据资料的搜集难度,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一是搜集某些指标变量数据的难度较大;二是选取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仍不够全面,导致最终结果存在一些偏差;三是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的定量分析,并不能保证该方法最适合于评价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Basatab Gogoneata. An Analysis of Explanatory Factors of Iogistics Performance of a Country[J].The Iogistics of Merchandise,2001:143-156. [2]Camuthers.R.,Bajpai,J.N., Hummels, D.Trade and Iogistics :An East Asian Perspective.In:Krumm,K.,Kharas, H.(Eds.),East Asia Integrates: A Trade Policy Agenda for Shared Growth[R].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2004:117-138. [3]Maciulis A. Vasiliauskas A V. Jakubanskas 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Economy[J].Transport,2009 (2):93-99. [4]尹叶青.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1):133-135. [5]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1494-1498. [6]闫冰.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及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2014(11):88-89. [7]郭湖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8(7):83-86. [8]徐杰,鞠颂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区物流需求的影响——长江经济区发展对安徽地区物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130-133. [9]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7-35. [10]任庆华.中国省域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2):1472-1474. [11]赵莉.中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12]张建升,胡秀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铁路运输与经济,2012(1):50-54. [13]王啸啸,欧阳新欢,李爱增等.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J].物流技术,2014(9):233-236. [14]李苒,曹明明,胡胜,姬巧娟.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85-291. [15]李爱增,王啸啸,胡治杰等.河南省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2):60-65. (责任编辑: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