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研究

2016-05-14崔亚运

武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术现状

崔亚运

摘 要: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为了了解该项目当前发展的现状,瞻望太极推手发展趋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对太极推手发展近况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太极推手比赛在运动员体能、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其教学训练、竞赛制度、技术和科研等体系,使得太极推手这项赋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运动对抗项目继续受益于大众。

关键词:太极拳推手 现状 武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14—03

1 太极推手规则发展

太极拳是武术拳术项目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在众多习练者中人数最多。它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步走向世界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随着太极拳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推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1979年开始,太极推手历经3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舞台上具有民族特色运动项目。[1]1990年4月,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牵头太极拳名家、教练员、运动员齐聚一堂参加的规则研讨会,主要针对“顶牛现象”对比赛规则进行讨论修订,在技术方面增加得分机会,从而使太极推手在实践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1992年和1993年举行的两届全国太极推手观摩交流研讨会上,武术主管部门又召集专家对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提出一些新的修订建议。在此基础上,第一本《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于1994年6月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审定而正式出版。此后太极推手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体育大学及上海体育学院等省市和体育院校首先开展起来。经过近十年的完善与发展,各个省、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动作,总结出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推手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中也存在着规则不完善,规则与技术动作之间矛盾和互相制约等多种问题。2002年,由于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以及它本质特点的局限性和缺乏观赏性而逐渐成为冷门项目,进入了空前未有的低潮期。

2 太极推手的改革

在随后的10年时间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于2013年开始对《太极推手竞赛规则》进行改革研究。为加强太极推手的基础研究,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太极拳运动规律、且能够体现太极文化的太极推手模式,经中心批准分别进行了四次研讨和展示,首次全国太极推手研讨会于2013年12月4—6日在江西省景德镇举行;2014年5月于北京体育大学进行第二次研讨;2014年6月第三次在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上进行首次展演;第四次于同年8月8日在首届全国武术大会上进行展示。经过四次的研讨和展示,与会人员一并赞同陈国荣副主任提出的“对太极推手研究工作要按照归位、完善、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进行,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大众”。四次研讨和展示使得太极推手项目更具中国太极特色化,并向健康、高雅、文明进一步发展。为了使规则更加完善,2015年3月19日位于北京体育大学再次对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使得太极推手竞赛规则最终能够确定。

3 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推手发展现状

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是从1990年9月份开始筹备组队,1994年获上海体育学院批准,正式建立院太极队伍。从创建队伍至2002年,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的这8年内先后培养出太极推手冠军7名;获得前三名奖牌20余人次;2007年先后组队代表参加河南、香港等太极推手比赛,荣获10枚奖牌;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谢业雷老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6次派遣组织香港武术联会太极推手裁判培训和赛事组织;自2012年起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分别举办了4届太极推手比赛,比赛包括: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参加对象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校外太极推手爱好者。并且从这4年参与对象的扩大情况来看,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承办的太极推手比赛为爱好者们提供展现自我、交流学习和提高技术的平台,并且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的改革不断在训练、实战及与社会太极推手爱好者交流中去发现与解决问题。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由创队至今共培养出20名太极推手冠军和12名武术套路运动健将,后辈优异人才受太极推手项目的魅力使然继续在社会大舞台中担任传播教学者。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网查阅、收集有关太极推手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阅读。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对重点文献进行透彻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专家老师沟通交流制定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发放率100%,回收率98.0%,有效率97.5%。

2.2.3逻辑分析法

根据搜集的文献及调查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力求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太极推手项目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得出,27.%的学生对太极推手非常了解;26.52%的学生较了解; 18.2%的学生对太极推手的了解度一般;13.44%的学生对太极推手项目不了解;12.34%的学生非常不了解太极推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太极推手在长期的传播发展中,院校派对太极推手的认知度较为可观,但其认识效果仍不明显。就目前数据分析可为今后太极推手项目研究提供参考依据。3.2 习练太极推手目的分析

由调查分析得出,30.37%习练太极拳推手的目的为了强身健体;其次是兴趣爱好占19%;以参与比赛为目的的占有22.25%;结交朋友而习练太极推手为目的的有18.3%,而有7.58%习练者是为了陶冶情操。由此可见,此项目适应当下全民参与健身的需求,符合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竞争性、娱乐性和文化性。而且它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意义。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对习练者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

3.3 习练太极推手时间统计调查

根据统计调查分析,习练太极推手6个月以内的占23.5%;44.78%的习练者在1-2年内;21.1%集中在3年及以上的年限。并且在调查中得知,8.12%的少数习练者具有10年及以上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太极推手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其推广的效果不显著,目前太极推手的练习形式主要集中在专业课堂教学及太极院队的专业技术训练。

3.4 太极推手教学质量满意度与推广支持率的分析

对推手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中,37.64%的调查者对太极推手教学质量非常满意;39.3%调查者对太极推手教学质量满意;6.2%调查者的满意度较为一般;8.2%不满意和6.16%的非常不满意。在推广支持率方面,根据问卷调查得知,40.43%的调查者非常赞成太极推手项目推广,16%表示赞成;13.1%的因刚接触太极推手项目还未产生浓厚的兴趣则选择一般;其他的则认为与太极推手项目的推广毫无关系。

3.5 了解太极推手项目方式的分析

由此项调查得知,48.51%的调查者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太极推手项目;8.41%的调查者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太极推手;4.19%的调查者通过报刊了解太极推手;14.29.%的调查者通过书籍了解太极推手;14.65%的调查者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太极推手;7.45%的调查者通过其他的方式了解太极推手。根据统计结果得知,太极推手项目的推广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而了解太极推手项目的比重较大,而且大部分调查者受到太极拳教师的引导,从太极拳开始练习而逐步接触太极推手。

3.6 太极推手比赛的承办单位等级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在太极推手比赛的承办单位等级中,校级单位是主要承办者,裁判工作从报名、编排、记录甚至到边裁总裁全部由武术学院师生承担。随着太极推手的传播和发展的逐渐成熟,2015年太极推手开始逐步走出校园由市级单位承办。由报名情况而知,太极推手项目在民间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因规则的不明确和比赛制度的宣传力度欠缺而造成比赛过程参赛者“莫名”失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为使太极推手比赛逐渐规范和科学化,专家老师及裁判员们对比赛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多次研讨和修改,并组织培训太极推手爱好者们学习太极推手规则及技术动作的规范。

3.7 太极推手比赛的比赛形式的分析

调查结果中得知, 42.53%的调查者参与是平地太极推手比赛;其次是有31.97%的调查者参加的是擂台太极推手比赛;6.5%的调查者参加过桩上太极推手比赛。由此数据分析出,太极推手的比赛形式丰富、娱乐性较高,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人群组织参赛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8 太极推手项目性质的分析

调查显示,小部分调查者认为太极推手比赛具有文化性、娱乐性和民族性;而大部分调查者则认为太极推手比赛具有对抗性。统计结果得知太极推手比赛中的对抗性更突出于民族性,并且从参赛的场地、运动员的服装、裁判工具等方面均难以体现它是属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分析认为,太极推手应找到自身独特的技术风格,在发展过程中紧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以受益于广大群众为出发与落脚点,将太极推手项目发展成为独立于当代竞技舞台中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

4 结论

(1)大部分习练太极推手的人群非常赞成其推广并将此项目发展为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由上海体育学院太极院队20多年的优秀积淀使得太极推手项目在上海体育学院推广得较为成功,尤其是本专业学生对太极推手项目的武术技击性兴趣更为浓厚,有积极的意愿继续学习太极推手,并且太极推手项目是太极拳的体现,二者不可分离。太极拳顺应发展趋势,而太极推手走向更大的竞技舞台也是必然的。

(2)大部分习练太极推手的人群是为了强身健体,充分说明了太极推手有利于增强习练者的身心健康。但部分人群也对太极推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认为太极推手项目的后备力量以及完善的规则与推广制度是制约当前太极推手项目发展的问题所在原因。

(3)太极推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比赛的承办等级单位分明,参加校级比赛的占大多数。但是省级、国家级等比赛较少,习练者缺乏比赛机会,是太极推手项目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软肋。

(4)太极推手不仅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身处学业压力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增强拼搏顽强刻苦的精神,应成为高校大学生选修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雅芬,谢业雷,李吉远.对太极推手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08(6).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aiji Phushing Hands in the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Cui Yayun(Training School of P.E. and Spor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Shanghahi 200438, China)

Abstract:Taiji pushing hands is one of Wushu fight spor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behold Taiji pushing hands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tak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aiji pushing hands, thinks Taiji pushing hands has shortcomings, in terms of players physical ability, technical methods, need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of the teaching training, competi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such as making traditional Taiji pushing hands endowed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tinue to benefit to mass sports.

Keywords:Taiji pushing hands current situation Wushu

猜你喜欢

武术现状
中华武术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