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药物对乌鳢的急性毒性研究

2016-05-14于振海朱永安孟庆磊朱树人王锡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性毒性

于振海 朱永安 孟庆磊 朱树人 王锡荣

摘 要: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28.3±1.5)℃、pH(8.01±0.12)、溶氧(4.6±0.5)mg/L条件下,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鱼药对乌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96 h半致死浓度以硫酸铜的最低,为1.586 mg/L;甲醛的最高,为115.159 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35.529 mg/L)>敌百虫(1.450 mg/L)>高锰酸钾(1.277 mg/L)>硫酸铜(0.882 mg/L), 其中,敌百虫、甲醛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要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的安全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鳢对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关键词:乌鳢;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

中图分类号:S94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5-0120-04

Abstract The acute toxicity of four kinds of drugs, dipterex,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opper sulphate and formaldehyde, to larva of black-spot hybrid snakehead Channa argus were tested with the semi hydrostatic test method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8.3±1.5)℃, pH of (8.01±0.12) and dissolved oxygen of (4.6±0.5) mg/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dian-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of copper sulphate for 96 hours was minimum of 1.586 mg/L, while that of formaldehyde was the highest of 115.159 mg/L. The toxicity of four drugs ranked in the order of copper sulphate, dipterex,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d formaldehyde. The safe concentration (SC) of four drugs ordered as formaldehyde (35.529 mg/L), dipterex (1.450 mg/L), potassium permanganate (1.277 mg/L) and copper sulphate (0.882 mg/L). The SC of dipterex, formaldehyde and copper sulph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dosage, thus they were safe to be used to control corresponding diseases of Channa argus under the conventional dosage. The SC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was in the conventional dosage range, so it could be used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 of Channa argus to drug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Channa argus; Acute toxicity; Median-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Safe concentration(SC)

乌鳢(Channa argus)隶属鲈形目鳢科鳢属,俗称有黑鱼、孝鱼、财鱼、生鱼 、蛇头鱼等[1]。乌鳢是一种适应性强,对不良水温、水质及缺氧条件有较强耐受力,凶猛的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在江河湖塘等自然生态环境中很少发病。随着乌鳢人工高密度养殖的发展,乌鳢各种疾病频频发生,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常见的有腐皮病、腹水病、水霉病、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3]。采用药物进行病害防治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办法[4],有关水产药物对鱼类急性毒性研究表明,鱼的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对药物的安全浓度都存在一定差异[5]。用药过程中因对药物的毒性不明、浓度使用不当而造成鱼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6]。

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降低乌鳢发病的选择之一,通过良种繁育获得的选育群体能够提高乌鳢对病害的抵抗力。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以微山湖乌鳢为基础群进行选育繁殖获得了健康苗种,为研究乌鳢选育群体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性,保证选育群体的病害防治过程中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开展了乌鳢选育群体的常用水产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针对乌鳢常见病害,如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等,选择4种常用药物对乌鳢选育群体苗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获得4种常用药物的安全浓度和毒性等级,从而确定合适的药物及用药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鱼体长(5.6±1.1) cm,体重(4.2±0.7) g。身体健康,游泳活泼,无病、无伤、无畸形。在试验条件下暂养3 d,每天投食1次,试验开始前24 h停止投食。

试验用药、药品规格及生产厂家等见表1。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在规格60 cm×40 cm×40 cm的白色塑料箱内进行。时间为2015年9月7~18日,每个周期4 d。试验用水为养殖场用深井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水温(28.3±1.5)℃、pH值(8.01±0.12)、溶氧(4.6±0.5)mg/L。每箱盛水30 L,鱼苗8尾,每日测一次水温、pH值、溶氧。

1.3 试验操作

采用半静态试验,参照卢玲等[7]的方法在室内进行。试验期间不投饵,甲醛具有挥发性,为保证药液质量浓度,每隔24 h 更换一次。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试验容器中受试物浓度。

1.3.1 预试验 用以确定正式试验所需浓度范围。每个浓度组放入5条鱼,用静态方式进行,不设平行组,试验持续48~96 h。每日至少两次记录各容器内的死鱼数,并及时取出死鱼。

1.3.2 正式试验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之间至少设置5个浓度组,以几何级数排布,浓度间隔系数为2[8]。根据预试验结果,得到的4种药物正式试验浓度(表2)。每个试验浓度组设2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不投放药物的空白对照。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机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同一试验,试验用鱼在30 min内分组完毕。

在24、48、72、96 h时检查受试鱼状况,以试验对象失去活力、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为死亡标准[9]。应在试验开始后3 h或6 h观察各试验组鱼苗的状况,并记录异常行为。

1.4 数据处理

半致死浓度(LC50)、安全浓度(SC)采用寇氏法计算[10]: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药物对乌鳢鱼苗的致死率

整个试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没有出现死鱼现象,即致死率为零。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药物对乌鳢的毒性试验见表3。

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和甲醛的最低浓度组96 h致死率分别为25%、6.25%、0、0。敌百虫和硫酸铜最高浓度组24 h致死率均为18.75%,高锰酸钾和甲醛最高浓度组24 h致死率均为100%。4种药物最高浓度组96 h致死率均为100%。高锰酸钾7.905 mg/L浓度组 和14.057 mg/L浓度组24 h致死率都达到100%(表3)。

乌鳢在敌百虫药液中中毒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上下游窜,逐渐失去平衡,最后死亡沉于箱底。乌鳢在高浓度敌百虫药液中开始时反应并不剧烈,随着时间延长才逐渐出现中毒症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死亡的乌鳢体色发白,体表粘液增多。敌百虫浓度为10.000 mg/L时,乌鳢约6 h出现中毒症状,约8 h开始死亡,24 h致死率为18.75%,48 h致死率为87.50%,96 h致死率为100%。浓度为1.000 mg/L时,乌鳢无明显中毒症状,24 h和48 h致死率均为零,96 h致死率为25.00%(表3)。

乌鳢在高锰酸钾药液中的中毒症状表现为不安,反应比较剧烈,不停游窜,时而跃出水面,后趋于安静,逐渐失去平衡,直至最后死亡。死亡后的鱼体表皮破损,呈絮状,颜色为紫黑色。高锰酸钾浓度为25.000 mg/L时,鱼苗约10 min即出现中毒症状,约0.5 h开始死亡,24 h致死率为100%。7.905、14.057、25.00 mg/L浓度组的24、48 h及96 h致死率均达到100%。2.500 mg/L浓度组24 h和48 h的致死率为零,约75 h出现死亡,96 h致死率为6.25%(表3)。

乌鳢在低浓度硫酸铜药液中开始时无明显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表现出中毒症状,逐渐失去平衡,初期能够自行恢复正常姿态,后期彻底失去平衡,沉于箱底。放入高浓度组中时,需要较长时才出现中毒迹象,反应出窜游不安,逐渐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最后失去平衡,沉于箱底。当硫酸铜浓度为5.000 mg/L时,约5 h出现中毒症状,约9 h开始死亡,24 h致死率仅为18.75%,48、96 h致死率均为100%。0.500 mg/L浓度组24、48 h和96 h致死率均为零(表3)。

乌鳢在高浓度甲醛药液中表现为焦躁不安,来回游窜,出现浮头现象,初期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后期逐渐失去平衡,沉于箱底。死亡后鱼体僵硬,鳃盖扩张,口张开。低浓度组中乌鳢反应较为平静,高浓度组反应剧烈,中毒症状很快就表现出来。试验箱中甲醛浓度为300.000 mg/L时,约0.2 h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约0.5 h鱼苗开始死亡,24 h致死率达100%。191.683 mg/L浓度组24 h致死率也为100%。浓度为50.000 mg/L时,24、48 h和96 h致死率均为零(表3)。

2.2 4种药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

根据式(1)和式(2)得到4种药物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表4)。敌百虫和硫酸铜半致死浓度均为48 h>96 h>24 h,高锰酸钾和甲醛半致死浓度均为24 h >48 h>96 h。4种药物半致死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高锰酸钾>敌百虫>硫酸铜。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35.529 mg/L)>敌百虫(1.450 mg/L)>高锰酸钾(1.277 mg/L)>硫酸铜(0.882 mg/L)。

3 结论与讨论

3.1 4种药物对乌鳢的毒性评价

半致死浓度(LC50)用来衡量药物对试验鱼毒性的大小,其值越小,药物毒性越大;其值越大,毒性越低[11,12]。以96 h 为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极高毒(<1 mg/L)、高毒(1~10 mg/L)、中毒(10~100 mg/L)和低毒(>100 mg/L)4个等级[8]。本试验中4种药物对乌鳢96 h LC50值依次为甲醛>高锰酸钾>敌百虫>硫酸铜,按照药物对乌鳢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中硫酸铜、敌百虫和高锰酸钾是高毒药物,甲醛是低毒药物。

4种药物24、48 h和96 h致死率与浓度梯度均呈正相关,说明随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对试验鱼的毒性效应也相应增加。随着试验进行,鱼苗24、48、96 h死亡率依次递增,说明随时间延长,4种药物对试验鱼的毒性效应相应提高。

3.2 4种药物对乌鳢的用药安全

敌百虫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将胆碱酯酶的活性点磷酸化而抑制其活性,因其在鱼体内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而被广泛用于防治体外寄生甲壳类、单殖吸虫及肠内寄生的部分蠕虫,常用剂量为0.2 ~0.5 mg/L[13]。试验中敌百虫对乌鳢的安全浓度为1.450 mg/L,高于常用剂量,但其在毒性分级标准中属高毒,在乌鳢鱼苗养殖过程中可选用该药物进行病害防治,但需精确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注意观察,谨慎使用。

甲醛具有广谱性杀灭细菌、寄生虫、真菌、芽孢和病毒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且使用剂量较大,常规用量为10~30 mg/L[14]。试验中,甲醛的安全浓度为35.529 mg/L,高于常规用量范围,其毒性分级属低毒,因此可以作为生产中病害防治药物。甲醛使用成本较高,因此生产中一般用浸泡方式防治病害。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消毒药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一般作为消毒剂用来治疗细菌、真菌、寄生虫类等疾病和设施、工具的消毒,生产上常用遍洒浓度为1~2 mg/L[15] 。试验中,高锰酸钾对乌鳢的安全浓度为1.277 mg/L,处于常规用量范围内,因此高锰酸钾可以作为乌鳢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药物,但试验过程中乌鳢对高锰酸钾反应较为剧烈,所以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硫酸铜在生产中主要用于杀灭鞭毛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尤其对杀灭寄生于鱼体体表及鱼鳃的车轮虫具有独特作用[16]。硫酸铜常用泼洒浓度为0.5~0.7 mg/L[17]。试验中,硫酸铜的安全浓度为0.882 mg/L,稍高于常规用量,因此硫酸铜可以作为乌鳢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的药物,但硫酸铜属高毒药物,使用时需注意观察,谨慎使用。

4种药物中敌百虫、甲醛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要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鳢对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病害防治。该结果与徐德平等[18]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试验条件不同、鱼苗体质规格差异、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以及试验鱼苗本身对药物耐受性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乌鳢选育群体的鱼苗对药物有更强的耐受能力。在生产上选用药物除了从药物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上考虑之外,还需结合药物的常用浓度及用药时间综合考虑。

参 考 文 献:

[1]

朱林,李应森,冯晓宇,等.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074-2077.

[2] 张培玉,姚淑敏,李桂芝.乌鳢常见疾病及防治 [J].经济动物学报,2003,7(1):40-43.

[3] 吴同磊,单晓枫,王桂芹,等.乌鳢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9):29-31.

[4] 杨先乐,郑宗林. 我国渔药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4):374-380.

[5] 施钢,陈刚,张健东,等. 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J]. 南方水产科学,2011,7(3):50-55.

[6] 杨莺莺,陈毕生,陈福华,等.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网纹石斑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10(1):93-96.

[7] 卢玲,宋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J].生物学通报,2002,37(7):52-53.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777-781.

[9] 周裕华,周文玉,潘桂平,等.4种常用药物对松江鲈急性毒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56-257.

[10]周礼敬,詹会祥,吴兴兵,等.4种鱼药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 淡水渔业,2012,42(4):26-30.

[11]李代金,黄辉,谭德清. 6 种常用渔药对厚颌鲂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09,2(6):25-29.

[12]中国兽医协会. 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水生动物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282-301.

[13]黄志斌,胡红.新编水产药物应用表解[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4]弁洪民,唐黎,王新桥,等.4 种常用渔药对鲢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淡水渔业,2010,40(5):76-79.

[15]张永泉,尹家胜.四种药物对哲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学杂志,2007,20(2):58-62.

[16]林启存,陈武,周立伟,等.6种常见药物对杂交鳢的急性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39-4641.

[17]邱郁春.水污染鱼类毒性实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50-56.

[18]徐德平,田习初,唐江山,等.6种常用药物对乌鳢的急性毒性研究[J].内陆水产,2000,25(5):7-8.

猜你喜欢

急性毒性
聚维酮碘对中华绒鳌蟹蟹种急性毒性实验和概率回归分析
大鼠口服五氯柳胺混悬剂的急性毒性研究
海南槟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及保健饮料开发
蛹虫草基质多糖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研究
壮药香花护乳凝胶剂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重金属Cu2+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重金属Hg2+、Cu2+、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
对元肾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
天津港口疏浚淤泥悬浮物对海洋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三种药物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