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与机理研究

2016-05-14周玮

商业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

摘要: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历史街区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在不断缺失。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作为典型个案,实证分析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的分布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等,使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南京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所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和地域文化传承功能正在受到挑战。

关键词: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特征与机理;南京夫子庙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历史街区在承载居民生活、交通、人际交往等功能的同时,旅游功能不断凸显,以旅游方式复兴历史街区也成为激发街区生命力和活力、促进城市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是,伴随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商户大量注入和繁衍,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旅游者休闲、游憩、娱乐等需求,但历史街区担负的城市记忆、文化传承和保护功能也开始弱化。

西方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的功能及保护的研究,将其视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Tulin等指出城市历史商业街区正在经历社会、文化、环境及经济等一系列挑战,而社区参与将成为复兴的重要手段[1];我国学者的研究相对较晚,早期以引荐国外历史街区的相关法规文献和保护经验为主,到20世纪开始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2-5]、旅游开发和利用[6-9]、社区居民参与[10-11]、旅游感知和体验[12-15]、街区地方认同[16]等问题研究,如吴良镛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2],阮仪三等对上海“新天地”、苏州“桐芳巷”、福州“三坊七巷”等不同历史街区开发模式的经验阐释[3]等。综合来看,旅游历史街区的研究在融合旅游社会学、城市建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为微观典型个案,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运用Axwoman和ArcGIS 93软件,从空间层面研究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格局中的分布特征、规律和影响机理。期望本研究能为优化旅游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提升其在传承地域文化和繁荣地方经济方面的功能,缓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区概况

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是“十里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东晋,六朝时代繁华初具,后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数代的发展,曲折变迁,渐趋衰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重点整饬和有计划修复才逐渐恢复了“庙市街景”合一的江南商肆风貌,2010年被正式确立为中国首个开放式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开展实地调研,发现案例地现存的历史街巷,如健康路、龙门街、金陵路、状元境、四福巷、贡院西街、贡院街、大石坝街、来燕路和平江府路等基本保存完好(表1);从建筑材料和色彩看,基本保留了“粉墙黛瓦”的江南传统民居风貌。然而,该地位于南京老城南城市化改造的核心区段,近年来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街区空间形态开始变化,虽然历史街巷的风貌犹存,但旅游经济和商贸功能不断凸显,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性特色不断缺失,文化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三、研究方法(空间句法)与数据来源

20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大学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率先提出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城市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开始推广和应用。该方法不仅通过拓扑学原理分析城市道路网络等内部的形态,而且关注社区环境与空间逻辑之间的关系,即构建社会意义上人的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当于“认知城市”的空间原型,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意象的研究初衷相吻合[17]。但较之描绘城市意象的主观“认知图式”,空间句法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抽象为轴线图,再按图论的基本原理对轴线或特征各自的空间可达性进行拓扑分析,最终导出一系列的形态分析变量,包括连接值(Connect)、控制值(Control)、平均深度值(MeanDepth)、整体深度值(TotalDepth)、局部深度值(LocalDepth)、全局集成度值(GInteg)和局部集成度(LInteg)等,具体含义见表2。

本研究主要是在ArcGIS 93平台上,插用Axwoman空间句法软件,以景区导览底图为标准,对景区街巷道路进行勾勒。之后,点击Axwoman运行项,得出分析结果,即不同颜色轴线构成的空间句法轴线图及其形态变量的特征值表,通过轴线图和拓扑关系的分析,对城市道路网络的中心性、可达性、全局集成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为探究旅游因子在历史街区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探究旅游和街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等提供帮助。

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分析数据主要以2014年夫子庙旅游景区导览图为底图,运用Axwoman空间句法软件,通过ArcGIS 93平台操作,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四、研究分析

(一)街巷空间轴线与集成度分析

基于ArcGIS 93平台,对2014年夫子庙旅游景区导览图的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句法分析,经由Axwoman空间句法软件运行后,直接生成图1和表3的结果。其中,图1是空间句法图和夫子庙景区导览图叠加形成的效果,主要目的是为了辨识红、黄、蓝、绿、黑五色轴线代表的不同街巷道路名称,它们都具有不同的连接值(Connect)、控制值(Control)、平均深度值(MeanDepth)①、全局集成度值(GInteg)、局部集成度值(LInteg)、整体深度值(TotalDepth)和局部深度值(LocalDepth),具体见表3中列出的不同街巷道路所呈现的数值。

从图1来看,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整体呈现较为清晰的肌理和脉络,且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同时,结合表3分析,发现有如下一些特征。

1.红色轴线。贡院西街、贡院街、平江府路、健康路、龙门街这五条红色轴线的全局集成度很高(Glnteg值介于20183-25876之间),且其连接值Connect也处于中高水平,说明红色轴线所在区域的中心性较强。实际上,贡院街毗邻秦淮河,又与儒家文化中轴线、科举雅士文化中轴线②两条主要游线交汇,因而中心性强;贡院西街与贡院街交汇,又介于儒家文化中轴线和科举雅士文化中轴线之间,便于形成游览中心区;龙门街与贡院街大致平行,同时还和贡院西街主干道交汇,因而也处于游览中心区。从贡院西街、贡院街、平江府路、健康路、龙门街的平均深度值看(Meandepth值依次为20833、22222、23611、23889、23889),都较低,说明到达这些红色轴线区所需经过的空间数量较少,整体可达性很强。因此,总体来看,贡院西街、贡院街和龙门街三条轴线交汇形成夫子庙街区的全局集成核,而平江府路和健康路虽接近景区外围,但与景区内部道路的通达连接性较好,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可达性。由此,这五条红色轴线纵横交织,共同构成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人流汇聚的中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集成力。

2.黄色轴线。黄色轴线包括来燕路、文源桥、与贡院街和龙门街交汇的街巷、东市、连接东市和西市的狭长街巷等,其全局集成度较高(Glnteg值介于15526-16277之间),同时它们的连接值Connect多处于中等水平,因而中心性较强。实际上,文源桥与大石坝街和贡院街形成交汇之势,东市、连接东市和西市的狭长街巷又大都位于夫子庙景区的游览中心区,所以中心性较强。此外,分析黄色轴线的平均深度值(Meandepth值分别为27222、27500、27500、28056、28056),基本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到达这些轴线区域所需经过的空间数量较少,可达性较强。

3.蓝色轴线。大石坝街、西市、文德桥、四福巷、琵琶街、与贡院西街交汇并与状元境大致平行的一段街巷、老街等蓝色轴线的全局集成度适中(Glnteg值介于14214-15290之间)。从连接值看,大石坝街和琵琶街较高(Connect值分别为8和6),其中,大石坝街因秦淮河的自然分离而靠近夫子庙景区的外围,琵琶街则紧邻大石坝街南侧,现已辟为夫子庙景区的生态停车场,这两条轴线与景区外围的道路形成较多的交汇,因而连接值较高。但西市、文德桥、四福巷、与贡院西街交汇并与状元境大致平行的一段街巷、老街这几条蓝色轴线道路的连接值基本处于中低水平,说明中心性较强。蓝色轴线的平均深度值(Meandepth值分别为28333、28611、29167、29167、29444、29444、29722)表明到达这些街巷所需经过的空间数量适度,整体可达性适中。

4 绿色轴线。花鸟鱼市、金陵西路、金陵东路、乌衣巷等绿色轴线的全局集成度较低(Glnteg值介于11872-12615之间),而其连接值Connect也多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绿色轴线道路的中心性较弱。以乌衣巷为例,虽名声远扬,又毗邻秦淮河畔,同时还与大石坝街及琵琶街交汇,但因街巷整体的空间狭窄,周边又无可供休憩游览的设施和场所,因而不易成为人流汇集的中心。从平均深度值看(Meandepth分别为30222、31389、31667、33611),基本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到达绿色轴线区域所需经过的空间数量较多,整体可达性不强。以金陵西路和金陵东路为例,虽位于科举文化中轴线的两旁,但因江南贡院的分隔,加之邻接的老街、龙门街又存在较强的客流汇集效应,从而在无形中降低了中心性。实际调查中也发现,不少外地游客对这两条道路并不熟悉,很多游客都没走过,甚至没有任何印象。

5 黑色轴线。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的几条历史街巷、连接大石坝街和琵琶街的通道、与健康路平行并通往景区外围的状元境这几条黑色轴线的全局集成度最低(Glnteg值介于08073-10969之间),而它们的连接值Connect也低,说明这四条轴线道路的中心性很弱。比如,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的历史街巷,虽位于儒家文化中轴线的周边地段,但除了南京本地游客常来此休闲游憩,多数外地游客并不知晓,也未曾游览过该区域;而连接大石坝街和琵琶街的通道较为狭窄而短小;状元境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分割,而与景区中心游览区形成阻隔,目前主要以住宿接待的酒店设施为主,因此作为游览中心区的功能不强,中心性较弱。另外黑色轴线的平均深度值都很高(Meandepth值分别为35556、35556、44722、37500、37500、37778),说明到达它们所需经过的空间数量很多,整体可达性和集成能力较弱,渗透性较差。

(二)可理解度分析

将表2中反映夫子庙景区空间轴线形态变量连接值和全局集成度的值,导入SPSS160软件,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发现,关于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轴线图的连接值和全局集成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067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存在较好的正向关联度,即在整体街巷空间中,连接值较高的区域,其集成度也较高,因此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可理解度或称之为智能度较好的空间系统。

(三)空间叠置分析

以2014年夫子庙旅游景区导览图为底图,根据不同类型游览吸引因子(住宿酒店、美食店铺、旅游景点、休闲购物店、停车场及厕所)的地理位置,通过ArcGIS软件,在底图上描绘出相应的位置。然后,再将该图层与夫子庙景区轴线图进行叠加,绘制出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游览吸引因子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2)。

图2表明,夫子庙不同类型游览吸引因子在数量分布上呈现“休闲购物店铺→美食店铺→旅游景点→住宿酒店→停车场→卫生间”依次减少的特征,而在空间分布上也存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1.休闲购物店铺。休闲购物店铺在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中的分布范围最广,包括全局集成度很高的贡院西街(Glnteg值为25876)、全局集成度较高的东市(Glnteg值为15526)、连接东市和西市的狭长窄巷(Glnteg值为15526),全局集成度处于中等水平的西市(Glnteg值为15062),全局集成度较低的花鸟鱼市(Glnteg值为12615)、金陵西路(Glnteg值为13106)和金陵东路(Glnteg值为12938),还包括全局集成度最弱的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的几条历史街巷(Glnteg值分别为10969、10969、08073)。因此,休闲购物已经成为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重要的游览吸引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能够较好满足休闲游憩者的消费需求。

2.美食店铺。美食店铺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全局集成度很高的贡院街(Glnteg值为22936),介于儒家文化中轴线和科举雅士文化中轴线之间、全局集成度也很高的贡院西街(Glnteg值为25876)以及全局集成度适中的大石坝街(Glnteg值为15290)和琵琶街(Glnteg值为14417)等轴线区域。因此,美食店铺主要分布于中心性和可达性较好的街巷道路两旁,从而能较好满足休闲游憩者品尝特色美食和风味小吃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融入较多西洋外来元素的美食快餐店,如肯德基、麦当劳、韩式和日本料理店等,较集中地分布在贡院街和贡院西街两条轴线区域,而具有典型南京风味特色的百年老字号食铺,如“晚晴楼”、“秦淮人家”、“得月台”等,则较多聚集在大石坝街上,而该地段因秦淮河的自然分隔,往往将这些老字号美食店铺与夫子庙核心游览区相分离,从而在客观上减少了客流量的汇集。此外,位于龙门街上的少量老字号食铺,如“蒋有记”锅贴店,因地理位置较偏,且店铺较小,因而鲜有外地游客问津。总体来看,虽然美食店铺占据了夫子庙景区全局集成度较高、中心性和可达性较好的区域,但将百年老字号食铺与西洋快餐店相比,前者处于游客聚集量相对较弱的空间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休闲游憩者对地方美食和特色风味小吃的感知及体验。

3.旅游景点。旅游景点在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分布范围相对零散。其中,位于全集成度很高的轴线区域的旅游景点较少,主要有位于贡院街(Glnteg值为22936)轴线两端的夫子庙东西牌坊以及靠近健康路(Glnteg值为20183)的夫子庙北牌坊;此外,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如棂星门、大成门、游船码头等也分布于贡院街两侧。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故居等旅游景点与活动的分布则比较零散,主要靠近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处于儒家文化中轴线、科举雅士文化中轴线等相对偏僻的位置,其可达性和中心性相对较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旅游景点及旅游活动的感知和体验。

4.住宿酒店、停车场和厕所。住宿酒店、停车场和厕所散落分布于景区外围。其中,住宿酒店多位于全局集成度较高的来燕路(Glnteg值为16277)和大石坝街(Glnteg值为15290)周边区域,方便外地游客在此逗留;停车场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琵琶街生态停车场附近,少量的也分布在全局集成度较低的状元境(Glnteg值为10092)和全局集成度很高的平江府路(Glnteg值为20595)上,方便了私家车和旅游大巴集中停靠,减轻了街巷空间内部停车拥堵的状况;厕所则数量较少,散落分布于全局集成度最弱的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Glnteg值为10969和08073)以及大石坝街与平江府路接近交汇的公共区域。整体来看,卫生设施的数量少,空间分布零散,多位于中心性和可达性不强的轴线区域,从而为休闲游憩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四)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1.整体智能度较高,但不同街巷道路的空间分布存有差异。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整体维系了传统街巷的脉络和肌理,但具体到不同街巷道路,其全局集成度、中心性和可达性又存差异。比如贡院西街、贡院街、平江府路、健康路和龙门街就属于全局集成度高且中心性很强的轴线区域,但类似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的几条历史街巷,其可达性和中心性、集成能力和渗透性都较弱,说明部分街巷道路虽然历史风貌犹存,但功能未达到优配。

2.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街区中的分布数量和结构不同。对游览吸引因子进行空间叠置后发现,不同游览吸引因子一方面在数量上呈现“休闲购物店铺→美食店铺→旅游景点→住宿酒店→停车场→卫生间”依次减少的特征,另一方面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结构性差异。具体而言,休闲购物店铺分布的轴线范围最广,几乎在景区不同层级集成能力的轴线都有所涉及;凸显街区历史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节点,主要成空间集聚态,分布于中心性和可达性较强的轴线区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名人故居及其他一些旅游景点活动则分布于可达性和中心性相对较弱的轴线区域。

(五)机理分析

1.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历史上的夫子庙“庙、市、街、景”繁华合一、商贾云集,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所。然而,现今的夫子庙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引发街区原生态环境的扭曲和蜕变。从前文空间句法和空间叠置的分析结果看,休闲购物店铺是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的重要游览吸引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占绝对优势(如贡院西街、贡院街、平江府路等道路周边),能够较好满足旅游者休闲游憩的需求。但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百年老字号食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人故居等旅游因子的集成能力和渗透性都较弱,往往分布于中心性和可达性较弱的轴线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游憩者对夫子庙“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感知和体验。以夫子庙街区的东市、西市和民间艺术大观园周边街巷为例,虽然历史形态犹存,街巷肌理仍在,但空间存留的地方性特色和文化内涵却在逐渐消亡。历史上这里曾是百姓体验民俗、戏曲、杂耍、演艺,喝大碗茶、聚众聊天的场所,市井民俗氛围浓郁。然而,如今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却是琳琅满目的现代商铺、旅游纪念品店、西洋快餐店等,虽代表大众消费和时尚文化,却未能与历史文化巧妙结合,空间内涵被人为地断章取义,原生态的街巷生活空间正在发生蜕变。

2.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域看,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在当下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伴随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历史街区出现空间生长与挤压的“嬗变”现象。具体而言,伴随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历史街区的功能不断拓展,从原先满足居民生活、交通、人际交往等功能,拓展为休闲、娱乐、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而当夫子庙街区原空间形态、结构、布局及功能无法再满足游憩者多样化的需求时,就会采用“借取”空间的方式。此时,原街巷空间、建筑空间、景观空间这些传统历史街区的“主流”空间开始遭受“挤压”和“形变”,商业、美食、娱乐、购物等场所和设施则因较好满足游憩者的需求而出现“生长”态势。空间“生长”和“挤压”催生了旅游历史街区中诸多优质空间的大拆大建,导致了街区原生形态、格局、功能及稳定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街区功能的再生,而其存蓄的城市记忆要素和传统文化内涵也在不断缺失。

五、结论和展望

以上研究表明,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的整体智能度较好,但不同街巷道路的空间分布存有差异,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街区中的分布数量和结构亦不同;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以及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使得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历史街区担负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功能。

本文虽然就不同类型游览吸引因子在夫子庙街区中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和影响机理等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但从街区规划和保护利用的角度讲,未来该如何充分发挥不同游览吸引因子的积极功能,在满足游憩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街区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厚感知和体验,该采用哪些空间重置方法或设计哪些新的元素来保护街区地方性特色?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持续跟踪的方向。

注释:

①平均深度值(MeanDepth)强调对整个空间系统的描述,是反映不同街巷道路在夫子庙景区空间系统中可达性和便利程度的一个指标。

②儒家文化中轴线主要是指在夫子庙景区内,以大成殿、孔庙、聚星亭、魁光阁等代表传统儒家文化的古建筑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秦淮河沿岸、贡院街周边区域;科举文化中轴线主要是指夫子庙景区内,以江南贡院、明德堂等代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文化的古建筑聚集区,主要分布于贡院西街、龙门街附近。

参考文献:

[1]Tulin Vural-Arslan, Arzu Cahantimur. Revival of a traditional community engagement model for the sustainable future of a historical commercial district: Bursa/Turkey as a case[J].Futures,1997,43(4):588-602.

[2]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5):1-6.

[4]吴琳.城市中心历史街区“活化”保护规划研究——以湖州市小西街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12(4):30-36+81.

[5]Lloyd-Jones T. Retrofitting sustainability to historic city core areas[J].Municipal Engineer,2010,63(3):179-188.

[6]杨钊,陆林,王莉.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安徽屯溪老街实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525-530.

[7]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8]张岚,张树夫.城市旅游街区产品与市场开发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8(9):169-173.

[9]Aref F.Assessing the level of 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oc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Sustainalbe Development,2010,3(1):81-90.

[10]熊侠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181(9):30-33.

[11]戴湘毅,王晓文,王晶.历史街区居民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2):74-78.

[12]廖仁静,李倩,张捷,等.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1):55-60.

[13]Naoi T, David A, Shoji I, et al. Visitors evaluation of an historical district: Repertory Grid Analysis and Laddering Analysis with photographs[J].Tourism Management, 2006,27(3):229-246.

[14]周玮,黄震方,郭文,等.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6): 117-123.

[15]周玮,黄震方,唐文跃,等.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旅游学刊,2014,29(3):73-83.

[16]廖春花,杨坤武.全球化与地方认同:城市历史街区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1):49-56.

[17]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Abstract: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urban memory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ourism historic block is missing continuously driven by the commercial profit. The paper selected Confucius Temple of Nanjing as the typical case and made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ifferent factors of tourism historical block. The results displayed that som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foreign constantly implanted elements driven by the commercial profit, the spatial growth and squeeze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tc. changed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treet space. As the essence culture of the six dynasties, Confucius temple of tourism historic block was challenged especially for its presentation of urban memory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culture.

Key words:tourism historic block;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Confucius Temple of Nanjing

(责任编辑:严元)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
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优化思考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会展业区域布局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
中国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时空聚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