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现代舞影响下藏族舞蹈的转型

2016-05-14尕藏吉

群文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藏族舞蹈

尕藏吉

藏族民间舞蹈在历史上拥有浑厚的文化底蕴,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藏族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其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涉及到了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人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解放,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在现今的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下,藏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仅使人民的精神得到释放,而且表演艺术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保持传统的“颤、开、顺、绕”特点以外,在舞蹈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等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

一、在作品中赏析藏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

(一)社会转型期的藏舞《羌姆》

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出现,这个时期的藏舞变得古今交错,新老混杂。而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风云的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羌姆”。90年代初,玉树当地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把法舞《羌姆》搬上民俗节日赛马会进行展演,这在佛教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数百年来,《羌姆》作为藏传佛教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始终恪守传内不传外的原则,即遵循在寺院内由喇嘛僧侣表演的规则。现在寺院的活佛和喇嘛自愿地把法舞和群众性民间歌舞联合演出,从而使《羌姆》冲出了寺院的禁锢,增强了表演性、娱乐性,淡化了佛法的神秘感、威慑感,把宗教和世俗的关系拉近了,这一做法在全民信教的藏区很有积极意义。《羌姆》法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演时空的移位和表演程序的简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神同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

(二)新时代的西藏情结《牛背摇篮》

在当代人的心中,西藏已成为终极的自然和风景,是高处的人生,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方净土,更能激发创作灵感,因此这种灵感一旦被敏感的艺术家们捕捉到就有了世界性影响的《阿姐鼓》《青藏高原》和《牛背摇篮》。这种现象被称为“西藏情结”。创作者从生活中摄取感应,沉淀积累生成一种艺术的、审美的内涵,不仅按照艺术的形象特征和个性逻辑去思维,还按照自己对艺术形象和表现形态的审美追求去思维,使创作主体在审美意境和艺术形象的雕塑和磨砺中沿一定的方向趋向生动和完美,从而产生富于个性特征和性格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舞蹈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基础,通过展示姑娘与牦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境,从而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运用了拟人手法,在三人舞形式的基础上巧妙设计了两男舞者以曲上翘的双臂模拟犀利弯曲的“牛角”,以上身前倾、双腿大弓步虚构成坚实宽厚的“牛背”,与女舞者真实的“坐、趴、斜卧”融为一体,构成一组组形象生动的“牛背摇篮”。该舞蹈在服装和道具水袖的运用上也别有用心。

(三)“新”意横生的藏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受到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审美欣赏方面的变化对藏族民间舞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显然走向多样化。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相融,无疑是藏族民间舞蹈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个突出表现。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冲破了长期存在的禁区,并且越来越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逼近,同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樊篱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全方位的审美多维探索的趋势。

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脱颖而出的群舞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融入了现代舞的节奏,舞蹈把原始的藏族舞蹈语汇,融入了大胆和夸张的现代节奏和舞蹈动作,力求轻快、亮丽、阳光,表现了四川康巴藏族地区奔放而粗犷的性格,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爱情充满激情和渴望的情绪,传递出昂扬向上和充满阳光的精神风貌,它是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舞蹈语汇。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植根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古朴与质拙,利用对人物造型大胆的夸张与变形,融合了传统与时代的舞蹈精神,创造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四)原生态歌舞《藏谜》

《藏谜》系国内首部全景式集中展现藏、青、甘、川、云等不同藏区的歌舞乐诗篇,它情景式地再现了原生态的藏族同胞生活、民间民俗民风以及传统宗教仪式等藏文化精髓。它打破了民族民间舞一直以来在样式、语汇、编排和舞蹈音乐的选择上受民族传统舞蹈模式的限定,很多编导不敢动,甚至不敢涉足的“原生态”领域,节奏时而高亢强烈、时而缠绵悱恻,场面宏大而壮观。它通过歌、舞、乐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博大、远久而灿烂的藏族风情画。《藏谜》是一台纯藏族风格的大型舞台剧,以一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不同地区藏族风格的歌、舞、器乐为表现载体,情景式地展现藏族生活、民间民俗以及宗教仪式场面,完整地再现了独有的藏族文化精髓。

二、藏族民间舞蹈独特魅力的发展与继承

一个民间舞蹈形态和风格的传延,往往伴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消失或延续。藏族民间舞蹈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文化转型期,各种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文化村等形式,为藏族民间舞蹈、各民族舞蹈、中外民间舞蹈的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藏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要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近几年的全国舞蹈大赛和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不仅是藏族民间舞蹈,包括所有的舞种在创作上都是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融合了现代舞的编创手法,使其呈现出当今中国舞蹈的崭新风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拒绝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藏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在迎接挑战和表现主体个性的过程中,向世界呈现自己的现代审美意识,这种现代审美意识,正是藏族民间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前提。只有走向世界,拥有现代审美意识,才能最好地保持具有深层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者的使命。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而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是在一种发展、变革、认同的过程中,在约定俗成的人文环境中,在观念的不断演进中,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形成了自身的生命结构,从而成为一种具有庞大系统和鲜明个性的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青海省演艺集团)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藏族舞蹈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舞蹈课
《演变》《藏族少女》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