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五尺道

2016-05-14杨昆宁

普洱 2016年5期
关键词:雄关马帮豆沙

杨昆宁

五尺道

——在画家眼里,方寸之间都是一幅画;

——在诗人眼里,每块青石都是一首诗;

——在音乐家眼里,每一缕山风都是一曲壮歌;

——在摄影家眼里,每一道山川都是一部杰作。

豆沙石门,五尺关隘,虎踞龙盘,白岭金汤,“咽喉西蜀、滇川门户”。豆沙关,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豆沙关山雄、水雄、城雄、路雄,于是就有了“雄关古道”的称谓。

逶迤茫茫的乌蒙山,雨水划出道道壕沟。半壁悬崖半壁天,五尺古道绝世奇观。石门关,犹如一条时光隧道。走进豆沙关,就推开了云南的门,跨入了彩云的家。“五尺道”的大青石级上留下的243个马蹄窝里,讲述着数千年前的中原文化、巴蜀文化、燹人文化,传达出古滇文化的张扬;石门关城堡墙砖上,映照着杜宇入蜀、帝王挥鞭、孔明南征、阿杓(音:彪)身影、唐使南行、焚人马帮。

宽约3米的豆沙关口,雄踞五尺道之上。这里既是历代军事要冲,又是古代中原内地入滇要道上的雄关险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是一条两干多年前,由古蜀国宜宾通往古滇国的栈道,史咏“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秦汉时期,叫它“五尺道”。栈道因经雄奇险峻的以石门山,又称“石门道”。

公元1079年(熙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年,王安石变法,乌蒙蛮作乱。神宗封戍边守关将领阿杓,为讨夷招抚将军指挥使率酋部兵马开赴乌蒙夷地。阿杓沿袭诸葛亮的安抚之策,屯兵开荒,播粮种地,编制马队,贸商川黔。阿杓实施的戍边政策,促进了夷地的土地开发,经济发展。夷乱平定,民心安稳,乌蒙繁荣。阿杓被朝廷册封为乌蒙王。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派右领将军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大军征发古滇。史万岁过豆沙关时,即兴写下了一首边寨诗:“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今天,一位彝族著名作家吉狄马加在过豆沙关五尺道时曾这样感叹道:“只有在这里石头能看见时间的深度,并且能听见永远无法听见的永恒的回声”。

云南的交通道路何时开启,至今尚没有经典确凿的史论。其实,自然界原本就没有路,自从有了人类的生存活动,路才被人走了出来。

二干多年前,蛮山夷地,自古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为了统治云南,派蜀国太守李冰主持修凿燹道。焚道施工采用“积薪烧岩”的筑路法,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累积柴火将顽石烧红,然后猛然泼水冷却后,使顽石破碎,悬崖裂开,再沿着裂口,撬石开挖。乌蒙山的先人们呐喊着开山筑路的号子,挥动着感天动地的力量,在荒凉的乌蒙大山的孤寂中,在峡风吹打的两千多米高原上,在光秃的峭壁间拼命筑路艰难前行。

1939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在重庆成立了驿运管理所,开辟了叙昆战时驿运干线,自叙府(宜宾)、横江、盐津、昭通、会泽,到达昆明转场滇西。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进犯滇西,中国远征军炸断了“惠通桥”。这年,中美两国携手开通了“驼峰航线”。正当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决胜阶段,为了全国抗战的胜利,“五尺道”上的赶马人,重新扬鞭催马,保家卫国,他们为抗战大后方的物资运输供应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结束后,“五尺道”上的马帮仍然承担着繁重的民生运务,云南的山货、药材,四川的盐巴、布匹,源源不断往来于“五尺道”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的不断开通,马帮驿运变为马车运输。再后来,马帮和马车都告别了驿运的舞台。

往事千年,壮士挥鞭。开疆拓土,江山社稷。二干多年后,滇川高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古道换新装。“一关南北锁,五道古今通。”今天,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的盐津豆沙关,雄关之下,穿行而过的五尺道、渝昆高速、关河水道、内昆铁路和昆水公路。“五道并存,两省通衙。”

走进豆沙关,遥看古今五条交通动脉,并行不悖,相依相伴,时空跨越千载,承载着各自使命,惊现了中国乃至人类交通史上的千古奇观,堪称举世无双的“天然交通博物馆”。

历史来,历史去,“五尺道”无愧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续写着今天、明天。

猜你喜欢

雄关马帮豆沙
踏寻马帮的足迹——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树古道考察记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马帮“驮起”脱贫路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专访千百辉董事长沈永健先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