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农林业的影响分析
2016-05-14韩新荣
韩新荣
摘要:随着土地流转已如星火燎原的态势在三工镇展开,依托土地流转发展的农业及林果业,已成为了三工镇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而且提高了土地价值和规模效益。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昌吉市三工镇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98-02
1 引言
三工镇位于昌吉市南,天山北坡,东临头屯河,西临三屯河。自2011年起,三工镇对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至今,部分村组已迎来土地流转大潮,农业发展渐渐转型,依靠土地流转发展林果业的势头逐年增长。
2 土地流转的方式
三工镇下辖58个行政村,全镇可耕地面积为12万亩,人口为21818人,人均耕地面积为5.5亩,主要耕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蕃茄等。截至2015年,该镇土地流转面积共为38000亩,流转方式主要由外来老板承包农民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在承包过程中,村集体组织在中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提供土地信息平台,作为农户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更多的村组织以行政力量,加上说服示范,先将承包给农户的土地集中,再由承包商与村组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把地租给承包商使用。这些承包商一般将地租交给村集体组织,村里再将地租发放到各承包农户,地租费由450~500元/亩/年不等。
3 土地流转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首先,从近年土地流转后的情况来看,通过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经营规模,通过大户经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地质量,解决土地规模低下、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其次,土地流转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因其生产率较低而逐步被淘汰,因土地流转而兴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将是趋势。
4 土地流转对三工镇农民收入的影响
对于三工镇范围内而言,一是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三工镇的种植结构也从多年来的老三样(小麦、玉米、黄豆)逐步向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林果业发展,全镇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农户增收比例和渠道大大拓宽。二是通过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和管理,让农户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改变了观念,从内心深处确确实实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认可。三是通过社会资金和资源的进入,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资金得到丰厚的回报,真正实现了共赢。
5 土地流转对三工镇林业的影响
三工镇现有林业面积为44000亩,其中防护林为13500亩,经济林为30500亩。土地流转对该镇林业的影响主要有3点:一是土流后95%的面积用于发展经济林。2011~2015年该镇经济林面积增加了28500亩,其中25660亩经济林系土地流入大户所栽植,本地散户栽植的经济林面积只有2840亩,这使该镇林果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了起来。二是经济林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由原来的小块栽植转变为上百亩甚至上千亩连片栽植,经济林管理方式严格细化。三是经济林质量得到了提高。原来散户种植经济林管理粗放,都抱着征地赔偿青苗费或领取造林补助的心态,林地中杂草丛生,几年不见收益。土地流入大户后精于管理,在林地中装置了节水灌溉设施及围栏,管理方式高效科学,经济林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5%以上,好几个葡萄园已成为三工镇葡萄示范园,受到了州、市领导的统一好评。
土地流转后包租大户基本上都以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经营管理,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垫资供应种苗农资、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栽植时间、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原土地上的农户可以选择到合作社工作,也可以发展养殖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多种类、多元化拓宽农户增收途径。
6 土地流转前后的效益对比
(1)土地流转前,农民按每人管理8亩,亩均产量1.8 t,收购价4元/kg计算,亩收入约为7200元,除去雇工和农化成本3500元/亩,亩均收入可达3700元,年收入为2.96万元。
(2)土地流转后,农民以每亩500元土地流转费入股,由合作社统一垫资苗木、水费、农资,每人可管理10亩,亩均产量2 t,葡萄收购价按2元/kg交合作社统一销售或保鲜贮藏,每亩可实现纯收入4000元;按品质、销售量,参与分红,可分红0.5元/kg,每年每亩可享受分红1000元。每人每年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年收入5万元。农民年纯利可增加2.04万元。
(3)合作社效益分析。合作社通过将葡萄储藏保鲜后销售,扣除储藏保鲜成本,葡萄最低可实现2元/kg的纯收入,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元。
参考文献:
[1]丁永祯,余祖运,温拥军,等.平顶山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林业产业浅论[J].农技服务,2015(3).
[2]樊喜斌.关于林地流转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