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时空环境影响初探

2016-05-14莫立芸熊志灵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前教育

莫立芸 熊志灵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教育环境的一部分,既是大学生对其所受专业教育的观念,也是反作用于本科专业认同感的环境迫力。文章主要集中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时空环境影响,指出中间系统是建立该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时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39-03

尽管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和教师们一直极力倡导和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学前教育专业近二十年来被社会更广泛地了解和认知还是基于中国教育部门官方的推动,包括政策出台、经费支持、师资培养等政府行为。同时,在大学生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吃紧的情况下,早期教育机构却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呈现上扬的趋势,这也使得政府推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获得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高考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更多的全国各级院系近年来也开始增设学前教育专业,这些院系也为此专业毕业的硕博学位获得者提供了一部分新的教职,因此国内整体大环境使得学前教育专业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发展。这发展本身自然有经济的因素,然而教育毕竟不具有纯粹商品经济的性质,加之学前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因此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学生、教师以及研究者们必然会遇到“教育”所包含的比从经济生活层面获益更为复杂的问题。笔者发现到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们关注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受教育者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问题,这问题从教育层面说便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观察点,使我们的眼光跨越当下“学前教育热”,冷静地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专业更为深层次的发展。

一、从环境角度看“学前教育专业认同”

(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

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承认对人有影响的两大因素是“遗传”与“环境” [1]。“遗传”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我们要探讨的是环境。在教育学领域,“教育”有时候被独立出来作为影响人的另一个因素,这其实是一个“自然”或“使然”的哲学争论。如果教育被理解为广义上的对人的“影响”,它是偏向自然的、经验的;如果教育被理解为狭义的“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偏向自然的,包含了人的理性的部分[2]。从环境的层面看,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如果教育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与环境联系起来,那么自然的环境与教育的广义概念有着更深的渊源,社会环境与教育的狭义概念则有更显著的联系,总之教育是可以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然而,教育领域这些年来对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使我们看到,不能轻率地将教育划分到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概念下。事实是,在“生态”这个问题上,既然人与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影响、彼此互动的,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依这个逻辑推理——教育不应当被狭义的理解。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曾试图从教材、教学方法等微观的因素来影响受教育者,我们也曾通过改善环境的办法影响受教育者。作为后者,我们可以把“学前教育专业认同”这个概念考虑成环境作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二)“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不稳定性

“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既是个体微观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理解、信念、预期系统,也是行业群体对这个专业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个体的态度看法等构成了群体的价值观,反过来群体价值观对个体又形成意识层面的“环境”,有时候这“环境”甚至表现为“文化迫力”。就像本文在开篇提到的学前教育在国内的整体趋势一样,从专业领域到社会民间都承认这个专业带来了经济生活层面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到这一行业,但这并不是基于“专业认同”水平上的表现,而是一种趋势所带来的“迫力”。如一些基于心理层面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已经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选择并不基于了解和兴趣,而是与高考录取制度相关[3]。对大学生将来是否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或与之相关工作的调查显示他们更倾向于再次选择新的工作领域[4]。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这个专业更容易毕业之后找到工作,所以对专业体现出积极的情感取向[5]。这一类的研究都印证了我们之前对学前教育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既有印象,即出于外在的环境迫力产生了对专业的认同,但是对专业本身的课程设置、学科内容、研究对象、工作领域等属于专业自身存在的认知,并没有带来对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坚定信心。从此类研究的结论看,部分的因素在于整体对学前教育专业技术性认知不够,这样将在未来长远的时间里造成专业认同上的不稳定,而当下基于政策提倡和就业趋势的热潮是短暂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时空环境影响

专业认同的问题既然属于环境的一部分,环境总包含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面我们从这两个维度来思考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的问题。

(一)空间角度

笔者参考了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6],梳理了学前教育专业认同环境里所包含的空间有三大方面:其一,大学生当下所从事学习工作领域范围内的空间环境,这个空间环境是微观的,虽然横向范围很大,但其集合由众多微观环境构成,包含各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系、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等;其二是由各个高校以及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所构成的学术教育层面的环境,环境内部的微系统彼此交流形成一个中间系统,它是建立和稳定大学生对此专业认同的重要部分,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三,是前文提到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外部环境,即国家政策、社会就业等所形成的外系统,当下这个外系统正在起作用,拉高了该专业认同的曲线;其四,就是国内文化环境、社会意识形态层面所造就的大系统,它影响着教师职业选择、价值取向等诸多的问题。

这几个环境系统正在用不同的力量作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尤其是这个专业由过去中专、大专学历层次被普遍提高到本科层次,系统中的个人、单位群体对“专业认同”的期望更迫切了。短期内这种迫切可以在外系统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有力的支撑,使得学生个体增加了对专业认同感,但这种认同感会随着外系统作用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政策、社会就业有所冷却,这种认同感又会随之降低,它是不稳定的。真正能够建立其专业认同感的力量来自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因为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科学技术层面的支持,一旦这种技术支持得到深入的发展,形成具有系统的、人文的、科学的专业性质,并为大学生所认知,它将提升专业认同内部的自信,形成坚固的专业认同价值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系统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所以要提高专业认同感,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工作。至于大系统,那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且并不能通过具体的某项工作加以直接影响,此处不深入讨论。

(二)时间角度

任何的空间都有时间维度作为量度的依据,前文所述空间的系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相互作用、改变的。比如,当下被拉高的专业认同是由外系统作用的,那么要在更长时间内稳定和继续增进专业认同就需要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的支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调查研究描述的是当下时间维度的现状,假如不进行理性的、主动的作为,那么未来的专业认同发展我们很难预期四种环境作用力会如何朝着我们的期待变得更坚固。同时我们并不能突破时间维度的界限来解决问题,比如短期内制造大量的研究成果、技术手段,但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大学生在此领域学习工作的空间范围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那么就相当于我们部分地延伸了时间维度给予建立专业认同的条件。通俗地说,将学生从专业院系学习的空间环境拓展,延伸到幼儿园、早教机构、社会领域、家长群体、幼儿群体、社区、儿童福利组织等,建立大学生对此领域更广泛的认知;再如密切学前教育院系、研究所的学术交流,夯实中间系统的环境,这对稳固专业认同科学层面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旦微系统和中间系统的作用力被激发,专业认同内在的引力就会形成。长远看,我们就不必完全依赖外系统甚至大系统来提高专业认同感。

三、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动态的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总是处于变化的环境中,它也属于环境的一部分,现在这个专业认同的确比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这个专业规模上的扩大,但我们不能说这种扩大肯定会朝向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从笔者对诸研究资料的观察来看,专业认同并没有形成中间系统科学性、专业性的引力,虽然在行业内的学者看来这个专业并不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但如果要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将之渗透下去,并把这种认同渗透到微观系统,进而建构一个良好的中间系统环境,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二)调整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多侧重培养幼儿教师、教研人员以及从事本专业边缘领域工作的从业人员,类似于职业培养。但我们对儿童教育问题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空间并不大,这个特点从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上可以看出来。比如艺术类技能课程计划,并不是以本科室通识教育(EDUCAITON)课程的身份而存在,而是职业技能训练(TRAINING)的角色。又比如大量大学生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有机会进入早教机构、幼儿园做独立的、小范围的观察研究型学习的机会却与招生的人数不成比例。这些实际的问题都需要微观系统中的每一个小系统进行调整。

以此,只有稳住基础研究、大学教学,才能让“专业认同”从求职热潮走向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存在的应有状态,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大学生对这个专业的认同与肯定。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9:27.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16.

[3]杨继英.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个案

调查[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4]陈妍,梁颖,强丽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

的校别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5]王杰,薛钰川.学前教育大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

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1).

[6]薛烨,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学前教育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