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问什么

2016-05-14钱瑾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鲁滨孙王冕语文课堂

钱瑾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每一节语文课,都是由教师设计的许多个问题组成,那么“问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们所设计的教案,提出的问题,常常存在以下误区:

1.缺乏文体意识

所有课文不管文体类型,都用统一的模式教,每篇课文提出的问题都差不多,往往很少从句法、段式、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去关注和发现文本表达的妙处。

2.年段要求不明

每个年段的阅读都有明确的要求,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几乎都采用一样的方式,所提出的问题中年级学生能答,高年级学生也能答,要么越位,要么不到位。

语文学科本身的丰富复杂性,带来了实践中的羁绊和盲从。许多教师对于一篇课文到底教什么往往很随意,学生一节课后到底学到什么并不清楚。

二、语文课堂问什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要教什么,问什么?我认为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三个依据。

1.把握语文的本质特点

语文课上要教语文的东西,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内容要与课程标准一致。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新课标更强调了“语用”。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说:“以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它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黄山奇松》这一课,我们往往在课上只引导学生关注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儿?围绕这个主要问题,教师又引导学生解决迎客松“奇”在哪儿,陪客松“奇”在哪儿,送客松“奇”在哪儿。我想,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仅仅是停留在课文的表达内容上,而忽视了表达形式。这篇课文不应只关注黄山奇松“奇”在哪儿,更应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如何写出黄山奇松的“奇”的。

作者是如何选材的?作者选择了最具典型性的三大名松来写。

作者是如何介绍三大名松的?先描写它的姿态,再加入想象,呼应它们的名称。

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详细写三大名松,略写其他松树;三大名松中又重点介绍了迎客松。

教师应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发现文本的语文价值

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从课文的体式中发现最具语文教学价值的内容。

如《船长》的文体是小说,那么就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手,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环境描写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而不是把教学重点仅仅停留在“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上。

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时,我们设计的问题往往是:“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鲁滨孙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其实仔细钻研教材后会发现,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探究的是“如何推荐一本书”。以这篇课文为例,作者先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来历,然后用大约300个字的篇幅概括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内容,接着写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最后号召同学们都来读这本好书。学习“如何推荐一本书”才是这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3.让学生学适合的语文

语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儿童为本,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就是找准这节课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找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基于学情,做到三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要教学生似懂非懂的,有点障碍的,新的,精彩的。

《少年王冕》教什么?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定了两个内容:如何选材?如何刻画王冕的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一共才800多个字,作者是如何用这么短的篇幅写清了王冕少年时期十多年的经历的?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学生了解到王冕少年时期发生过许多事,但只能选择最重要的、影响最大、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事去写。

初读课文,我们便已能感受到王冕的勤奋好学、懂事孝顺了,究竟作者是怎么表现王冕的人物形象的呢?通过探究这个问题,学生懂得刻画人物形象时,细节描写十分重要,要写出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更鲜明,更丰满。

这篇课文中还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环境描写——雨后荷花,因为王冕正是看到了这美景,才会决定学画荷花,而这也成了王冕人生的转折点。这段景色的确写得非常美,无论是从景物的色彩、形态上,还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上,都十分出色。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表达是难以学会的,因此这段文字的学习便只停留在品读上,正如前面所说的,教了也不会的不教。

语文课堂究竟教什么,问什么。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拓展开发,去有效整合,去合理取舍。只有真正基于课标、基于课文、基于学生,我们才能问得合理、问得有效。

猜你喜欢

鲁滨孙王冕语文课堂
拯救火星“鲁滨孙”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成功在于什么?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王冕 墨梅白梅》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