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情让探究更有效

2016-05-14杨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学情

杨敏

【主题与背景】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们“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关注学情是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进而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得到落实。

【情境描述】

片段一:引入圆

1.呈现实物,并问:从下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平面图形?

生上台边比划边指出是什么图形。

师:如果沿着这些物体的边描下来就能得到下面这些平面图形。

2.师:你能将这些平面图形根据边的特点分分类吗?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反思:在教学设计初稿上我是这样设计的:“你能将这些平面图形分分类吗?”在上课之前我从班级里找了四个水平不同的学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分类标准也各不一样,但根据边的特点分成两类的根本没有,基于这样的学情调查,我把问题设计成“你能根据边的特点分分类吗?”课上学生的回答指向性明确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圆的本质特征。」

片段二:画圆(用四种材料画圆)

师:你会画圆吗?从准备的材料中选择一种工具来画圆。

(圆规、圆片、有圆形图案的尺子、牙签、毛线)

学生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种工具画圆。

生独立画圆,并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师:能用你刚才画圆的工具再画一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吗?为什么?

生:圆片、尺子不行,牙签倒是可以,但是画起来很不方便,圆规比较方便,它的两只脚可以变大、变小。

师:如果让你选择画圆的工具,你会选什么工具?

生:圆规。

「反思:此处我提供多种画圆的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画圆的工具进行操作,这是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我们会发现能力强的学生会选择圆规,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会选圆片、尺子,最后能力最弱的同学可能没有选择,只能用牙签,就算给他一节课时间,估计也没法画好一个圆,那还怎么去体验圆的内部特征呢?所以我在小组分工上事先安排好,让能力最弱的学生先选择。这样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深刻,同时也激发学生用圆规画圆的学习需求。」

片段三:画圆(用圆规画圆)

学生独立尝试用圆规画圆。

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画的圆,你想提什么意见?

生1:他画的圆的边不够圆滑,粗细不均,而且断断续续的。

生2:他画的不是圆,有点像椭圆。

生3:他画得挺好的。

师:请画得好的学生来讲解圆的画法。

学生说,教师在展台上演示,并及时小结画法。

板书:定长、定点、旋转一圈。

学生了解画法以后再画一个圆。

「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用圆规画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经验的积累,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圆规的使用不熟练,画出的圆也不太标准。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独立尝试画圆,然后互相评价画的圆,再让画得较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经验,同时教师借机演示用圆规画圆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进行二次操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建立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内化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片段四:圆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想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吗?

出示学习要求:

1.自学书第94页关于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

2.在自己用圆规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生介绍定义,师在黑板板书。

「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而且关于圆的各部分名称定义是不需要探究的,所以此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我发现这样的放手自学反而更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主动性。」

片段五:探究圆的内部特征

师:将刚才所画的圆剪下来,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直径呢?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你是怎样验证的?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反思: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过程中已积累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认识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做了有效的准备。正是关注了学生的这一学情,我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适度放开,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探索和挑战的乐趣,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有序和严谨。」

【反思与讨论】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我们究竟该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哪些学情?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困惑。下面结合《认识圆》的教学片段来阐述一下自己对关注学情,让探究更有效的认识和理解。

一、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发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片段一引入圆的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让学生将这些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学生的依据多种多样,比如根据每个图形角的度数来划分,90度的,不是90度的;根据是否有角来划分;根据边的数量来划分……这些划分的标准并不是圆的本质特征,圆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而其他的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如果教师在课前不关注学情,开头的引入部分就要花上十几分钟,学生的回答还不一定能答到关键之处。

片段四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也是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样概念性的定义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学会,而依据定义在圆里画出一条半径、直径,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学生必须先理解定义,才能画出来,并且还要会运用定义来判断自己画得是否正确。如果教师不关注学情,一味地包办,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就比较机械,不能达到深刻体会的目的。

二、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奥苏伯尔的认知学习论告诉我们,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二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原有知识,三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最后一条强调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片段二中,如果把用四种工具画圆的操作过程一带而过,学生就很难产生用圆规画圆的学习需求。我这样设计是先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工具都可以用来画圆,但很多工具都有局限性,圆形物体只能画固定大小的圆,牙签、毛线固然可以画圆,但一个人很难操作,不方便,而圆规可以画大小不同的圆,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在这样的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用圆规画圆的学习需求,带着需求的学习目的性增强,主动性也显现出来。

片段三中,用圆规画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尝试操作一比较、小结方法一再次操作,学生在尝试操作中体验圆规画圆的便捷性,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到用圆规画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画好还应有相应的步骤,每个学生都产生要画好圆的学习需求,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三、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难点,这些往往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学习难点,教师在关注学情时尤其要关注这一点。

片段五的探究圆的内部特征中,我发现,学生得出结论并不难,有的学生在读问题时便能猜出答案,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正是基于对学生学习难点这一学情的了解,所以我在出示学习要求时就强调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的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也比较关注学生验证的过程。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发展了数学思维,这样的探究活动才有效,否则就成了只要答案不要思考过程的教学。

说到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在这里面对面地交换信息和情感,其间所显示出的学情是最为鲜活的。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会更有效。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学情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画圆的月亮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圆规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圆规小姐圆梦记
二合一圆规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