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激活课堂方法探析
2016-05-14顾敬东
顾敬东
小学科学属于新课程改革产物,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积累,也给科学学科教师带来诸多挑战。如何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已经成为科学学科教师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教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认知基础进行多元考量,制定切实可行教学策略,如故事引导、媒体介入、实践设计等教法,能够有效激活课堂学习气氛,为全面塑造学生科学素养创造良好契机。
一、故事引导,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探索欲望,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将相关学习内容以故事、谜语、童话、寓言、儿歌等形式展示出来,必定可以给学生带来惊喜。小学生兴趣点很低,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注入新动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反馈信息,如果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活,就要坚持下去;一旦学生出现懈怠和厌倦情绪,教师要立刻做出教学调整,更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状态。这样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之上。
在学习《不用种子也能够繁殖吗》相关内容时,教师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听说过“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吗?这柳树条随便一插就能长成柳树,你说神奇不神奇呢?还有更为神奇的。一棵树,这边结的桃子、那边结的却是李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嫁接技术使用的结果。看来这没有种子也是能够进行繁殖的。大家还听说过哪些这方面的新闻呢?学生开始纷纷议论,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有学生说:土豆是以土豆茎块进行繁殖的。也有学生说:仙人掌不仅抗干旱,还可以利用茎叶进行繁殖。
教师利用古诗名句引入植物无性繁殖问题,并给学生讲解嫁接技术,立刻挑起学生探索兴趣。因为学生大多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自然能够自发行动起来参与到讨论中。从学生回答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思维开始启动,学习取向开始确定,这说明教师的引导是卓有成效的。
二、媒体介入,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涉及众多领域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实验验证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是多媒体介入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将相关图片、动画、视频、文字、音频、图表等信息,以声、光、电、影像形式传递给学生,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强烈冲击,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渲染课堂学习气氛。多媒体不仅具有展示和联网功能,还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便利。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元展示,为学生学习认知提供直观形象场景,学习效果自然是非常显著的。
多媒体的确可以给教学带来重要辅助作用,但教师在多媒体应用上要做到适度,只有在最需要使用的时候启动,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认识常见岩石》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岩石图片,教师给出具体的提示,学生很快就掌握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给常见岩石分类。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打乱图片顺序,让学生快速给出岩石类型判断,学生关注力高度集中,课堂学习气氛渐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岩石图片,让学生对岩石有了更多直观认知,这对提升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岩石没有太多生活认知,平时也很少接触到岩石,教师也不可能让学生实地去观察,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展示,弥补了学生生活认知的不足,为学生快速掌握常见岩石基本特征提供便利条件。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强化了学生认知记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三、实践设计,塑造学生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经历实际,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学习认知。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待实践活动有特别参与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多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机会。特别要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现有材料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在整个操作活动中,自然经历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实现理论的自然内化提升。
如在学习《感觉》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确人体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然后设计—个实践活动:在一分钟时间内,调动这四种感觉器官,将感觉到的信息汇集,看谁感觉信息最准确最真实。学生听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四种感觉,自然显得非常兴奋和紧张,纷纷对身边多种信息展开感知活动。成果展示时,有学生说:我听到外面传来鞭炮声,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字,闻到同桌身上有香水味,摸到桌子是冰冷的。
从学生参与活动所感不难看出,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学生都有生活经验积累,自然可以获得非常准确的学习认知。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有较高契合度,实践活动开展顺畅,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科学课堂教学涉及众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内容。教师要关注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思维特征,在教学设计时,要多引入激趣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科学充满学习热情。教师讲述故事、引入游戏、利用多媒体、设计实践活动,都可以点爆课堂学习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学习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