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
2016-05-14徐艳
在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否定之后,以生为本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似雨后春笋,但各种模式都重视问题式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是以生为本的呈现
素质教育的深入让我们意识到学生不能再是知识的容器和做题机器,而是能学会学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老师要用问题让学生知道思考什么,怎么思考和怎么解决的。可见,“问题式教学”是将课堂目标转化为问题和任务,以问题为线索引领学生与文本互动,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与探究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完成篇章阅读的教学任务。如《六月我们去看海》这首现代诗歌的学习重点是感受青年学生欢乐、热情、活泼的情感与充满朝气的青春气息。可问对“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读后有什么感受?这样的问题好像有点大,但是学生如知道要从语言的运用,节奏的把握,手法运用,人物形象把握去分析就懂得句子含义题的解答。提问让学生有阅读思考的动力,解答需老师适当点拨。但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去讨论补全,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对方法的归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才会使阅读有方向,学习有准星;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能积累知识、提升语感,增强理解能力,获得分析和鉴赏的方法。
二、问题意识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
我们的互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他们有兴趣思考质疑,才能有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我们要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质疑,在阅读中尝试解决问题。如在《祝福》学习中,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就是质疑点,涉及到对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的理解。在问题式教学运行中,可先问学生在第一段学习后对鲁四老爷的身份性格有什么认识?(讲理学的老监生)。那么,鲁四老爷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思考得出——鲁四老爷是个接受封建教育的,谙熟封建礼仪和思想的人。于是其保守落后性格就鲜明了。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揭示出他的性格,其成为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就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学生可能还会关注到半副对联,为什么一半挂着,另一半却不管不顾呢?可能是表现鲁四老爷的疏懒,是个伪读书人;但是作者为什么没写出另半副对联的内容呢?学生们就有了新思考,也会想到这应该和小说的主题揭示有关的,会从表现鲁四老爷不甘心帝制被推翻;封建礼教、封建思想仍然统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出社会环境是为了揭示主题。
学生只有深入阅读,才能通过文字生出疑问,才会思考并获得个性阅读和创新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个性阅读和有效阅读的开始,也是我们问题式教学的起点。
三、精心组织推进问题式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能进行自主预习,会在初步阅读中具有质疑能力、问题意识之后,老师要有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获得阅读方法和能力。如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学习中,可将学生课前预习生成的问题收集上来,然后根据他们的问题类型分类,挑选价值高的一些问题:①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②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③小说中多次对战地医院进行描写,这样有什么好处?④小说中的“我”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这样写我们觉得读不懂,这样写好在什么地方呢?⑤主人公从“多次要烟”到要最后要“牛奶”,这些说明了什么?可重新组合呈现出来。如课文题目是部分铭文,在介绍作者(突出对其“德国的良心”的分析)之后,让他们结合注释和自主阅读感受对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自然会从斯巴达勇士保家卫国的精神与法西斯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的角度思考。如此,不仅能理解题目含义和讽刺意味,更能得出题目揭示主题的作用。然后采用填空的形式带领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小说的情节,将对人物身份的分析融入进去,如“我”负伤时怎么看自己?“我”怀疑和确认伤兵医院就是自己的母校时,我想到了哪些?最后被截去双臂和右腿,“我”为什么要“牛奶”?如此,学生对主人公的身份和他的困惑进行探讨,能获得人物形象和主题认识,找到鉴赏景物描写的方向。
阅读教学中运行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主体性,形成问题意识。只要我们将学生质疑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新生成的问题进行思考探寻,定能促成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提升。
徐艳,教师,现居江苏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