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讨
2016-05-14汪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作为系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头脑的有效路径如下:思政课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切实做好“三进”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28-03
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这对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推进“三进”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今大学生主体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智能化的普及,微博、微信、APP等新功能的运用,青年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加上我国移动互联网相关管理监督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呈现杂乱无章、乱象丛生的境况,各种思潮相互交织冲击着大学生。“尤其是西方传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宣传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2]这些思潮冲击着价值观尚不成熟,且善变、多元的青年学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影响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甚至会颠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通过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迷惑青年大学生的各种思潮观念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引导,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我,抵制各种腐朽思潮和错误观念的影响。
(二)有利于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四门课组成,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程,课程教材一直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05方案”实施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思政课教材编写放在了突出位置,组织了全国各有关专家,进行了编撰并审核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材编写组深入研究,对思政课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科学修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融入了教材,给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同时,各教学单位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研究如何把党的最近理论成果融入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具体做法可借鉴国内高校优秀做法。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和培育计划中:武汉大学的‘立体多元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分众教学法、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锁链教学法……”[3],积极探索,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价值观是人们内心深处认同的信念体系,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青年大学生是由各民族组成的青年团体,能否认同主流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这种凝聚力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足够的兵源和粮食固然可怕,但如果缺乏信仰,缺乏理想,就会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现民族的团结,凝聚各民族力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纵观我国历史,盛世王朝的出现,无不是建立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化信仰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經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和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内化为每位青年学生的意识,外化为行为规范,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共同价值理念,才能使中华民族形成合力,凝聚人心,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引路人,应当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进行座谈时强调,“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4]。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者,自身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理论水平是否扎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程度,直接会影响其对学生的影响和引导。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长期凝练而成,高度抽象,如果教师不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把握住根本,就会认识不彻底,就不能说服自己,更不能说服学生。所以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认同度也会直接影响融入课堂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影响
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如今大学生主体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都呈现出新特点,学生对视频、动漫等立体感强的教学素材有较强吸引力。传统单一的灌输性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需求,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克服刻板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凝练而成,十分抽象,学生学习认同有一定难度。教师必须针对青年学生新特点,主动调整,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学习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手机为载体移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都掌握了“麦克风”,改变了传统单向度的舆论传播模式,这一新型舆论阵地和舆论环境,成了意识形态斗争和争斗的主要战阵地,能否占领该阵地的主导权,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纷杂的信息中,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尤其是西方腐朽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入,加上西方敌对分子从来没有放弃瓦解和西化社会主义中国,试图从意识形态着手,进行错误引导,制造思想混乱,搞乱中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还不成熟,难以正确分析和辨别消极腐朽思想观念,容易被误导,给青年大学生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只有把“传道”作为最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做好教书育人,成为青年学生的指路明灯。思政课教师既要做授业解惑的良师,又要当传道的人师,只有把理论知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首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烂熟于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关系,只有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真懂,做到内化于心。其次,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积极传播者,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利用好课堂讲台,感染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深入研究课程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应当从自己从事教学的理论课程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切实发挥好课程教学作用,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其一,《原理》课是思政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重点加强自由、平等、公正的教育。《原理》课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社生立正确价值观。《原理》课的相关理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思想和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是相吻合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发挥好《原理》课教育功能。
其二,《概论》课是思政课政治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的一门课程。课程目的是帮助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而这个总布局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概论》课教师应研究如何把教材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理论知识,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其三,《基础》课是思政课中的思想课,主要培育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课程目的是为了培育明白是非、知耻明礼、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础》课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的一门课程,当《基础》课教师研究如何讲述好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程度就是在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因此,充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结合当前社会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方法,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刚进校的大一新生的思想观念之中,是《基礎》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四,《纲要》课同样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讲述,使同学们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5]。只有学习好近现代历史,认清近代历史是一部血泪史和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斗争史和革命史,使青年大学生真正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为中华民族复兴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5-11-11].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3-12-23.
[2]汪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39.
[3]陈占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5(9):5-6.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新华网,[2015-11-11]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