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因素
2016-05-14于立颖
于立颖
摘要:众所周知,班主任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有时却并不和谐。本文就从班主任、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因素。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生;关系;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00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根据大量的事实与调查显示,目前初中校园内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种种问题,这对两者关系和班级建设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班主任
如今的初中校园内,初中学生新问题层出不穷,教育新难题不断涌现,班主任多年前行之有效的老一套带班方法已无法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
1. 班主任的传统师生观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经常以“控制者”的角色出现,拥有绝对权威。如制定班规、确立班委以及班级的各项活动,都是班主任一锤定音。学生对于班主任布置、安排的任务,必须要执行,在这些方面他们十分被动。有这样一个例子: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讨论校运会入场式的班级方阵着装问题,这时候班主任进来宣布要求:白衬衫配浅灰色长裤。听到下面有学生小声议论,班主任说:“我说浅灰色就是浅灰色。没有浅灰色裤子的借,借不到的去买,明天一定要穿来!”大家对这次方阵的排练热情一下降到了零点。显然,这种“我说了算”的言论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是不科学的。虽然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引导者、管理者,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威,但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然而,事实是,有些班主任认为学生必须一切服从教师。在这种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忽略;多数学生习惯了依赖,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而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2. 班主任的师德修养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如何处理私人生活与班级工作之间的关系,成为班主任为人师表的重要一面。如果班主任受市场行为的影响,将社会生活中不良的情绪带入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家长资源为个人谋私利,就会在处理班级事务中评价标准失衡,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度和诚信度,使得学生以反方向的行为来抵制班主任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某位班主任在装修婚房时,请了班里一位开装修公司的学生家长帮忙。家长提出孩子想入团,于是这位成绩处于班级倒数第三、各方面行为表现也不佳的学生,被班主任力排众议推选上了团校。此事在班级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学生自己建立的班级论坛中,有的学生在谈到这位班主任时,用到了“鄙视”这一词。
有的班主任对班干部或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和颜悦色,即使他们犯了错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而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在他们犯错时却严厉地批评。若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做不到一视同仁,对学生守则、班级公约及规定缺乏稳定的把握,朝令夕改、因人而异,会让学生觉得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以致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而对于班级规则开始慢慢漠视,导致班主任各项班级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 班主任的教育方法
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方法不当并未能及时矫正,就会引起学生不满。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当众训斥,或是令其写数千字的检讨,或是动则找家长告状,根本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刚性批评也许有助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错误,但过分强硬的刚性举措往往只能造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孤立感、不和谐感,无法产生师生情感间的共鸣,往往造成更大的矛盾。
二、学生
1. 初中生对个性的追求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使许多这一代的学生不愿简单地趋同于主流文化,在言行举止等方面追求突出的个性,对成人文化持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因此,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对教师有绝对权威的感受,他们已经能以一种批评的态度去看待教师。
2. 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意识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固然有着独生子女的各种优势,但同时也有着独生子女的共有弱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些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几乎以一种完人的标准来要求,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教师不应该怎样,而不是自己不应该怎样。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不顺,产生矛盾。一些学生对教师有意见,又没有采取积极正确的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而是以一种报复、对抗心理针对教师,这就容易激化矛盾。一位学生因连续几天上学迟到而受到批评时,竟然把班主任的自行车扔到了厕所里,还扬言跟班主任“没完”。
3. 青春期的自主意识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的自尊心极度膨胀。他们渴望受到成人的尊重,认为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做主,一旦受到干涉就会产生强烈反感。他们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不能有效控制自己。当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教育方式有损其自尊心或是在同学们中的形象时,就会产生师生之间的不和。
三、学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学校将提高升学率作为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主要手段,因而班主任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每学期都会让学生填写评价班主任的调查问卷,并将统计结果列入期末班主任的工作考评。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无形中将班主任与学生对立了起来。一方面,部分学生利用这样的机会,伺机报复批评过自己的班主任,从而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有的班主任为了得到学生的高评价,不惜在教育教学中放弃自己的原则,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以求“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家庭
据调查,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与学生的沟通状况等都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一般说来,与家长沟通顺畅、家庭教育方式较民主的孩子与教师的关系大多比较和谐。反之,与家长缺少沟通或是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独断的孩子与教师发生冲突的频率相对高一些。
五、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传媒手段,人们的各种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始终处于被审视、被关注的位置,而人们对教师的理想化标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总是有差距的,如要求教师爱护学生时提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向教师要成绩时宣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等等。一旦出现教育问题,社会舆论首先谴责的总是学校和教师。近年来关于教育和教师的负面新闻几乎成了热门话题,使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评价有失公平与公正。
可见,目前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和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只是引起师生不和的诱因而己。所以,要有效地缓和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就得从这两者的角度来着手进行,并辅之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只有各方面携手合作,才能构建起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自身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顺利进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彭志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 张明杰. 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晓春.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徐春娟. 初中师生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5] 崔丽娟. 初中阶段师生冲突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 李海燕. 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中学 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