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丝绸:永乐御碑

2016-05-14张岚

检察风云 2016年5期
关键词:宝山区永乐宝山

张岚

走进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大厅中央陈列着一艘硕大的木帆船,将高敞的中央大厅撑得满满的,这就是纪念中国海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宝船展品,主厅展示为的是彰显郑和在中国的海外交通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郑和在明代先后七次扬帆远航,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历史记载,下西洋的人数高达28000人之多。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远航大洋的时间要早几十年,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著名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这段历史史实说明中国具有悠久的海外交通历史,更表明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远航大洋的技术,近3万的航海人,200多条大船从东海出发,越过太平洋到印度洋,当中要经过多少大浪和风暴,没有高超的航海技术和指挥调度水平,别说7次,就是一次下西洋,也是难以想象的。

郑和下西洋多次都是从离上海不远的太仓刘家港(位于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起锚,而入江不久就有航标指引驶向茫茫东海,而这座航标就是位于上海宝山的烽堠,烽堠即为烽火台。此烽堠为郑和入江出海避免危险,指明方向。这座烽堠因高出地面,称为宝山,直接引出了上海市的一处地名,沿用至今。这座烽堠距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在此扬帆起锚的刘家港有多远呢?只有40公里不到,这足以说明上海宝山烽堠在海外交通史上之重要。

明永乐十年(1412年),负责督运糟粮的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海口的南岸、上海浦东高桥镇东北7.5公里处,建造土山一座,创建了中国海运史上第一座灯塔,作为航海标志。此山因此被永乐皇帝朱棣赐名为“宝山”。

上海基本没有高山,唯一的山系在上海的西南部,最高的佘山也不过海拔100.8米。而宝山是以土堆成,土山周围200米,也高达100米,山顶建烽墩,白天焚烟,夜间燃火,故被明永乐皇帝命名为“宝山”并不为过。永乐皇帝亲笔撰文,刻石立碑,建亭护佑。

翻开张廷玉的《明史卷八六·志第六十二》,其中对“宝山”的源起有如下详尽的记载:“永乐元年,平江伯陈瑄督海运粮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辽东。二年,以海运但抵直沽,别用小船转运至京,命于天津置露囤千四百所,以广储蓄。四年定海陆兼运。瑄每岁运粮百万,建百万仓于直沽尹儿湾城。天津卫籍兵万人戍守。至是,命江南粮一由海运,一由淮、黄,陆运赴卫河,入通州,以为常。陈瑄上言:‘嘉定濒海,当江流之冲,地平衍,无大山高屿。海舟停泊,或值风涛,触坚胶浅辄败。宜于青浦筑土为山,立堠表识,使舟人知所避,而海险不为患。诏从之。十年九月,工成。方百丈,高三十余丈。赐名宝山。御制碑文纪之。”

烽堠(烽火台)的建立为通过海运方式南粮北运打下了基础,江南的粮食远远不断地运往北京,减轻了内陆运河的压力。同时也为海外交通打下了基础,建烽堠不久,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郑和率领由27670人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从刘家港出发,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回国。同年11月,因郑和下西洋,非洲麻林迪特使还通过海运的方式给中国进献了非洲特有的动物“麒麟”(即长颈鹿)。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此永乐御碑亭被大潮冲毁,万历三十年(1602年)烽堠为海潮冲坍,至崇祯末已荡然无存(见清赵昕修、苏渊纂《康熙嘉定县志》卷二《戎镇》)。后宝山区人民政府复制建御碑亭,现存高桥中学,成为一处名胜。

御碑的内容反映了建立烽堠缘由和其重要,碑文如下:

“御制(宝山)嘉定滨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但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其或暮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疾,倏忽千里。舟师弗戒,瞬息差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蔚然奇观。先是未筑山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见。皆称之曰宝山。因民之言,仍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志之。并系以诗曰:沧溟巨浸渺无垠,混含天地相吐吞。洪涛驾山岌嶪奔,巨灵赑屭声嘘喷。挥霍变化朝为昏,骇神褫魄目黯眢。苍黄附髀孰为援,乃起兹山当海门。孤高靓秀犹昆仑,千里示表郁悖燉。永令迅济无忧烦,宝山之名万古存。 勒铭悠久同乾坤。永乐十年五月。”

此明代永乐御碑原碑碑文拓片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文中“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说明此为海船主要航道,因为来往船只众多,常有事故,急需建烽堠作为航标,避免搁浅等事故。烽堠白天以烟标航向,晚上以火明航道,高耸地表,易于辨识,很好地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同时,在山体植以树木和花草,成为一处不错的景点。烽堠原在宝山区,在吴淞江的北面,由于黄浦江的改道,现在在黄浦江的东面了,是浦东新区的一部分了。但宝山御碑尚存,碑原树宝山西北2公里,御碑亭年久失修而毁,后碑移宝山西南清浦镇东石桥左隅,复建亭。后移清宝山城内,现位于浦东高桥中学校园内,因为高桥因浦江之隔,划为川沙县(今浦东新区),而不属于现宝山区辖境,故为记叙“宝山”之源,宝山区人民政府复制了《宝山之碑》,并于2005年5月在临江公园设立御碑亭。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宝山区永乐宝山
外婆家
彩色笔动起来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宝山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会顺利召开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五彩斑斓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