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
2016-05-14张小叶
张小叶
里程碑:中国民营企业获权在非洲建特区
2014年1月27日,在吉布提共和国总统盖莱阁下的见证下,上海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和吉布提共和国总理阿卜杜勒·卡德尔·卡米勒·穆罕默德阁下签署了吉布提共和国政府授权达之路集团在吉布提设立“经济特区”的备忘录。中国民营企业被授权在一个非洲国家设立“经济特区”在我国尚属首家,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项目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8月28日吉布提总理卡米勒应李克强总理邀请访华,两国总理在南京会谈时,卡米勒总理向李克强总理表示,吉布提政府把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项目置于最优先发展项目。
根据协议,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由拉西亚半岛(Ras Siyyan)、七兄弟岛(Seven Brothers Islands)、奥博克(Obock)地区、沐沙(群)岛(Iles Moucha)和吉布提市市区哈亚贝雷(Hayabley)地区共五个区块组成,面积广阔。特别是其中的七兄弟岛,地理位置尤其重要,它扼守红海与亚丁湾之间的曼德海峡,是世界第二大繁忙的航道,是每年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近3万艘商船的必经之地,与亚洲大陆最短距离不足20海里;组成经济特区的奥博克地区坐落于塔朱拉湾北部,是塔朱拉湾通向亚丁湾的门户。
依照2014年1月27日,达之路集团和吉布提政府签署的关于设立经济特区的备忘录和后续文件的约定:达之路集团享有租借上述地区90年到99年不等的权利。吉布提政府授予了达之路集团排他性的经营管理权,授权达之路集团在经济特区可以建立旅游城市、修建机场和海港、船舶修理中心、船舶供应服务、金融和电信、医疗中心等,经济特区的建设施工无需经过吉布提政府审批,由达之路集团根据中国的标准和规范自行决定。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或是工业园区,而是一座功能完整的城市。达之路集团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者,而是经济特区的管理者和运营者,需要整合吉布提国内外的资源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经济特区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建设特区。
虽然贫穷、国小、人少,但从投资角度上看,吉布提仍然具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一些非洲国家,吉布提的政治环境相对平稳。吉布提实行总统共和制。现行《宪法》于1992年9月4日经全民公决通过并颁布实施,该《宪法》规定吉布提实行多党制,政党必须非种族化、非民族化、非宗教化和非地区化。目前主要有八个政党,但以争取进步人民联盟等四个政党组成的“总统多数联盟”长期执政,因此保证了吉布提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在今年4月举行的大选中现任总统盖莱再次当选获得连任。吉布提长期奉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温和外交政策,泛阿拉伯主义思潮、泛伊斯兰思潮、泛非洲思潮以及“大索马里”思潮在吉布提的影响力均十分有限。她是22个阿拉伯国家和50多个非洲国家中反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最弱的国家,这也是吉布提能够吸引法国、美国、日本等多国前来驻军的原因。多国部队的存在为吉布提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事实上早在2012年,吉布提就有了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当年7月吉布提总统盖莱阁下到访中国,在北京会见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时就热忱邀请其到吉布提设立经济特区,希望能借以吸收中国深圳、上海浦东经济开发的成熟理念和成功经验,把吉布提建成非洲的新加坡、香港或迪拜。因此无论对吉布提还是达之路集团而言,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的建设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吉布提政府和达之路集团的通力合作下,2014年12月24日达之路集团和吉布提政府联合举行了“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项目启动仪式,吉布提总统盖莱阁下、吉布提总理卡米勒阁下、吉布提政府各部部长、国会议员、各国驻吉布提外交使团、外国军事基地代表、企业界人士等350人出席了仪式,吉布提国家电视台现场直播了仪式。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启动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也让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非洲,也使吉布提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梦想和机遇:达之路集团的非洲之路
在来到吉布提之前,达之路集团已在非洲耕耘了10多年,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达之路集团是从非洲起步的。2000年5月,达之路集团的创始人何烈辉怀揣700美元来到西非的加纳,开始了他的非洲创业之旅。从卖T恤衫起步,在经历了重重艰辛后,何烈辉将生意拓展到了非洲的许多国家并且逐步做大。
在非洲10多年的创业经历,使何烈辉对非洲有了深入的了解,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何烈辉认为:“21世纪是非洲的世纪,只有非洲发展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世界应该更多地理解非洲、关注非洲和投资非洲,非洲需要的不仅是贸易,更需要的是发展非洲本地的制造业、现代化的工业和多元化的经济,非洲的资源应该更多地用于非洲经济的发展和非洲人民的福祉。”正是这样的想法践行了他和达之路集团在非洲的实践。
“尽可能的本地化,融入当地社会,和非洲经济共同成长!”这是何烈辉和达之路集团的理念,何烈辉深信,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从2000年到非洲经商,并创立达之路公司至今,何烈辉先后到过40多个非洲国家,一直致力于促进中非之间的投资和经贸往来,人格魅力让他和很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何烈辉在非洲投资的同时也注重回报当地社会,先后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和奖学金,扶助弱势群体,资助非洲在华留学生等等。2009年金融危机时,非洲大批工厂倒闭,达之路集团在非洲的公司不仅没有裁员,反而增加雇员,和当地人患难与共、共度时艰,至今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仍然念念不忘。十多年来,何烈辉帮助了几百家中资企业到非洲各国投资经商,也帮助了上百家非洲企业到中国经商,鉴于何烈辉在促进中非经贸关系上做出的贡献,尼日利亚授予了他“酋长”头衔,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津巴布韦政府授予了何烈辉“荣誉旅游大使”头衔。 2009年,何烈辉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评为“第二届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2010年,达之路集团被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评为“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2015年2月17日,吉布提总统任命何烈辉为吉布提驻中国大使特别顾问和吉布提驻中国大使馆特别顾问,以促进吉布提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和友好往来。
在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的建设中,达之路集团严格的贯彻了本地化的原则,项目的总承包商为一家吉布提本地企业,建设工程的启动为当地数百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达之路集团不时的为当地承包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安排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国学习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达之路集团也为当地承包商提供先进的设备,使其能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本地化战略使达之路集团在吉布提深得民心。
路漫漫:达之路在非洲的投资之道
对于在非洲投资,何烈辉一直有一个观点:要把最好的“马”拿到非洲去跑。他认为,21世纪是非洲的世纪。在这块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土地上,发展早已是一个普遍的需求。近年来,非洲各国的政权更替,也都围绕着“发展”。现在非洲各国都在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创造出的商业空间不言而喻,很难找到比非洲需求更大、更多样的市场了。
然而许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非洲就是“贫穷落后”的。不了解非洲,傲慢和偏见又成了进一步理解的最大壁垒。每次回国,都会有人问何烈辉同样的问题:“非洲又战乱了?”“非洲人是不是又懒又穷,还很脏?”“非洲人整天都饿肚子吗?”甚至连一些官员都抱有同样的心态。“美国来个市长,大家抢着见。非洲某国的总统来了,却推来推去,谁都不愿意见。”何烈辉将这个现象称之为“抬头看白色,低头看黑色”。
这种文化轻视的心理,甚至投射到部分中国企业的对非战略上,一些企业倾向于将落后的、过剩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去,这使他忧虑不已:“且不说我们的不少产业比非洲先进不了多少,现在的非洲正在以加速度发展,过去我们需要5年才会淘汰的技术,在这里可能一两年就过时了。现在,许多欧美国家都将非洲看作重要的战略投资对象,要在和他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竭尽全力。”
在非洲多年,何烈辉敏锐地感觉到:“上辈人建立起来的中非传统友谊正在逐渐褪色。”他自己曾是非洲某国副总统的座上宾,老人宴请他的时候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中国对我们的帮助。”上世纪60年代初,该国寻求独立时,只有中国为他们提供了援助。但提及同一段往事,该国一名40多岁的年轻部长却并没有表现出感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帮助不见得会白给。”
何烈辉心里充满了危机感:“等到非洲老一代的政治家们退出历史舞台,非洲新一代领导人是否会对那段历史感同身受?拥有了更多选择的非洲,在比较过各国优势后,一定会考虑中国吗?新的中非友谊应该如何建立?”
对此,何烈辉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人”。要发展中非关系,我们需要大批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经验的“非洲通”。他们要对非洲有兴趣,深入非洲社会,经历时间沉淀,“知己知彼”。在非洲的中国人要积极地表达,让别人了解中国,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用真诚平等的精神与非洲人民交朋友。“有这样一种平等的精神,也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何烈辉说。现在,非洲有上百万的华人华侨,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构建新的中非友谊。何烈辉为在非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努力实现本地化,给非洲创造就业机会。在非洲经商时,如果起用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会引发当地社会的不认同。其次,要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要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在非洲,多起排华事件的起因,很大的原因是一些中国商人不守法经营,或与当地企业恶性竞争。再次,商业上总会有起起落落,非洲社会也难免会有动荡和困难,我们需要能和当地人患难与共的勇气和行动。最后,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财富取之于社会,也要用之于社会,这一点,无论国内国外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