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2016-05-14张晶
张晶
【摘要】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作为高考题型中的第一个简答类题,应该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但是部分学生反应这部分题目的主题不好掌握,答案写得很多也拿不到要点分。其实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性很强,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做出讨论。
【关键词】主体思想;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高中语文的考察点主要集中在文章理解上,需要理解的文章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其中,文言文的理解类题目中的难度是语言不够通俗易懂的唐诗宋词,因此学生需要加深对诗歌鉴赏题解题方法的印象和理解。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题大都有着明确的表达主题,因此这类题目的解答难度不大,而且题型大都千篇一律,所以这类题目存在一定的答题技巧。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答题技巧,这类题目就不再是高中语文试卷中的难点,拿到满分也是轻而易举的。
一、多读优美的唐诗宋词,能够整体把握一首诗词所表达的主体思想
高中语文试卷中考察的诗歌鉴赏类题大都比较容易理解,大都具有相对明显的主体思想,即使是隐晦地没有直接体现主旨,学生也可以从诗词中的语句中体会一二。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到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诗词就掌握的差不多了,答题也就会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想要把握整首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不难,只要学生能够多加练习,就一定可以养成读出主体思想的习惯。平日里读的诗词多了,自然而然可以一眼看出诗词中所蕴含的主体思想。诗词中常常会有几个关键词将主体思想呈现出来,例如,诗词中常见的“长亭”“南浦”这一类的意象词,所表达的主体思想是离别。
老师应该多为学生总结一些意象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例如体现离别之景的意象词有“长亭”“南浦”“杨柳”等等。老师可以为学生解读各个意象词体现离别之景的原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意象词。例如,"长亭"一词是古代送别之处。古代的驿站路上大约是五里设置一个短亭,十里设置一个长亭,长亭和短亭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行人的送别与休息。“南浦”一词与长亭类似,南浦是典型的水边送别的场地。也是将离别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白居易曾写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首《南浦别》便将离别之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杨柳”这一意象的意义最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柳”同音“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离别二人的不舍之情,与君送别,却不舍君离去,欲折柳以留君。因此离别诗词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柳”这一意象,例如柳永《雨霖铃》中写到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以及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好处
诗歌鉴赏题中常常会有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题型,学生拿不到此类题的高分,主要原因是学生搞不清楚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因此,老师在平常的学习中要督促学生记忆表达技巧的类别,可以为学生总结出表达技巧的所有形式,并让学生整理下来,仔细背诵,老师可以定期进行诗词表达技巧的背诵抽查。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老师要特别注意敦促这些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背诵。
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种。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等。修辞手法包括常用的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反复等等。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前后照应、托物言志,以及开门见山、寓情于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铺垫等等。
三、寻找诗词中的关键词,把握住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题中还有常见的一类题型是需要学生写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诗词中的主体思想,判断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难。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与主体思想相对应,往往是在主体思想的基础上,更细致地运用某些关键词来揭露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根据题型,严格按照答题步骤进行答题
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往往是固定不变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些题型和答案的评分标准为学生总结出各个题型的答题步骤。
1、意境分析题。提问方式往往是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它的答题步骤一般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景色。②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判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表达技巧分析题。提问方式一般是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它的答题步骤往往是:①写出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②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3、炼字题。提问方式一般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答题步骤可以概括为:①找出诗词中名词动词化等等特殊用法的字。②解释该字含义。③分析该字在文章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形式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只要掌握住一般的答题技巧,就可以轻松应对诗歌鉴赏这类题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