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下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探究
2016-05-14谢敏婷
谢敏婷
摘 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本文以广州珠村乞巧文化节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下以举办文化节为形式保护传统民俗活动的利弊,并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传统民俗;乞巧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143-01
一、珠村及乞巧文化节概况
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建村于南宋。它属于广州城区内的“城中村”,村内保留有一定面积的农田,既不同于城市中心区内、几乎完全无农田的“城中村”,又异于处于郊区、农业活动占据重要地位的“城中村”,这形成了珠村特殊的人居环境现状特征和改善模式的特殊性。这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地方很早就有了乞巧节,并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乞巧活动折射出珠村人的勤劳与心灵手巧和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在中断了半个世纪后的1999 年,珠村四位古稀老人率先带领珠村妇女施展巧艺,在珠村的小祠堂恢复了“摆七娘”的传统。2001 年,乞巧“摆七娘”的规模变大,吸引了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珠村乞巧因此闻名。2005 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的举办完全重现了当年乞巧文化的盛况,并为珠村赢得“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美誉。如今,每年七夕前后,珠村都会举办乞巧文化节。通过设置“七夕路”旅游路线,展现“摆七娘”的盛况,组织各种大型群众演出,举办乞巧游园活动,让游人了解珠村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
二、以文化节为形式保护乞巧文化的利弊探讨
举办文化节是复兴传统民俗活动的方式之一。据统计,珠村乞巧文化节游客不仅仅是当地的村民,同时也有广州市区甚至外地的市民,且游客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实际上,城市化对传统民俗的影响并非单向;在城市文化改变传统民俗的同时,传统民俗中一些传统坚固的成分,也正悄悄地向城市传播渗透,使得民俗传统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城市文化认同。正是在传统与现在的碰撞之下,珠村的乞巧文化才正在不断的结合时代要求而发展。珠村乞巧文化节的举办,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对这一民俗有初步的了解,让更多的游客对乞巧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牛郎织女”上,而是对“摆七娘”、“拜七娘”等活动有更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乞巧文化节是兴办推动了珠村的城市化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让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点缀她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每年七夕前后,这一小村落就变得异常热闹,众多游客从各地慕名而来,旅游带动了消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珠村的城市化进程。
虽然,以文化节为形式保护乞巧文化有众多好处,但其弊端仍不可忽略。首先,现在乞巧文化节商业化浓厚。如今的文化节多以商业为重,而非民俗活动保护或文化传承为重,这样的文化节对乞巧文化的传承效果并不明显。正如 “拜七娘”、“摆七娘”仪式日益观光旅游化,这对民俗文化活动本身是一种伤害。传统民俗活动去掉文化内涵,那么这个活动实际上已经在走向消亡的边缘。另外,乞巧文化节的举办,并没有完全激发大众传承与保护的心。旅客们更多地是走马观花,拍拍照片赞叹一下手工艺品的精美,参与活动只是为了凑个热闹,却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当老一辈手工艺人逐渐离我们而去,传人渐少,乞巧文化和许多民俗文化一样面临“人去艺绝”的局面。可见,乞巧文化在传承上,存在着日渐淡化、流失的危险,如不及时抢救,极有可能形成传承断层。然而,乞巧文化节的举办对这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三、建议
1.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政府与民间共同保护。传统民俗活动的发扬光大,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提供资金上的支出,例如给予文化艺人补贴,开展相关的活动等,才能更好开展传统民俗的宣传推广工作。同时,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民间力量的加入。各专家学者应该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摸索出一条在城市化进程下保护传统民俗活动的可行之路。然而,只有当传承与保护是从“从下而上”,而非“从上而下”,是群众自发形成的,这样的民俗活动才有未来。因此,更多地需要建立民间组织,推动群众的力量,促进乞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增加群众对乞巧文化了解的同时,让乞巧文化后继有人。要想让乞巧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就必须让更多的青年人愿意接触、了解、甚至是学习乞巧民俗。一方面,可以编制乞巧民俗校本教材,在更多的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可让小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让更多的青年人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民间艺人保护机制,建立相关的档案以及与乞巧文化有关的视频或文字资料。
3.适应时代的变迁,创新乞巧文化内涵。没有创新的传统民俗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乞巧文化本身进入深刻的挖掘,发现其中的精髓,同时要结合时代的元素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将乞巧文化与动漫相结合,与广府文化结合,与电影电视剧等新兴娱乐方式结合,让更多的时代元素加入到乞巧文化中。同时,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政府的保护下,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乞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勾玉华.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2]储冬爱.乞巧的复活与蜕变——以广州珠村“七姐诞”活动为例[J].民族艺术,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