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改良之比较

2016-05-14金婧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林风眠改良徐悲鸿

摘 要:在20世纪前半期,徐悲鸿与林风眠对我国现代美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由于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探索都大相径庭,因此其中国画的艺术创造道路也截然不同,对中国画的改良也有很大区别。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结合,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开辟了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先生则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元素利用起来,大力改革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以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徐悲鸿;林风眠;中国画;改良;比较

林风眠与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的耀眼明星,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当时的社会与艺术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将自己留法学习的经历结合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艺术观念,积极探索中国画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国画在美术界占领了一定地位,也培养出了许多颇有成绩的画家。

一、中国画艺术的改良背景

中国画将中华民族综合特有的文化品质融入其中,让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精神追求有一个依靠,蕴含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我国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19世纪末期,清政府的衰落与八国联军的肆意入侵,导致我国千年的封建帝国陷入覆灭危机,我国人民也处于各势力压迫的水深火热中。心中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的仁人志士开始起义,奋力探求民族生存的希望。随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让许多有憧憬的知识分子对我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有了彻底的反思,随着《新青年》大力地、全面地批判传统文化,使得当时及后来的艺术理念与美术教育模式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再加上当时西方的素描与油画在中国崭露头角,人们开始被这种写实而逼真的西洋画所吸引,渐渐对中国传统画的程式化产生强烈反感。徐悲鸿与林风眠则是在这样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青年,他们利用其留法学习的经验,事必鞠亲地实现其艺术抱负,并积极完成历史赋予其的艺术使命。徐悲鸿与林风眠开始将西化教学系统引进,对中国画进行改良,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民族艺术。

二、徐悲鸿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表现风格

两人虽有相同的留法学习经历,对西方完善的美术教育有较深的了解,但由于其性情与观念以及艺术取向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对西方的传统写实主义与现代派艺术观念的吸收度迥然不同。徐悲鸿极力排斥高更、毕加索等现代派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坚持学习西方的传统写实主义表现手法;而林风眠却对现代派艺术观念有浓厚兴趣,马蒂斯与莫迪里阿尼等现代派艺术家对其的艺术作品与观念有极大影响。由于两人的艺术观念与取向截然不同,因此尽管都是以引进西画改良中国画为目的,但两人以后的艺术道路却有极大的差异。

徐悲鸿通过自身超越的艺术领悟力与自己的努力,具备了西方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深厚功底,正因为徐悲鸿在西方油画表达能力方面的造诣很高,因此其创作的九幅画都入选了法国权威性的官方全国美术展,这充分表明了徐悲鸿的油画艺术水平已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认可。在徐悲鸿的艺术观念中,中国画完全不具备与西方艺术相抗衡的优势,于是在他回国后,在进行西方是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同时,他也在实践自己的中国画改良。

在徐悲鸿眼中,中国绘画的单一技法已经不足以体现当今的艺术精神与世间万物的形态美,当时的中国画对所绘对象的表现过于写意,不具备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这与徐悲鸿所了解的西方写实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别。如今徐悲鸿牢牢掌握了西方的写实造型能力,再加上其本身扎实的中国画基础,因此其对中国画的改良工作势在必行。从他之后创作的国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将生动真实的造型融入了中国画中,做到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要求与原则的同时,又有自己的中国画风貌,这种融合大多都体现在他的人物画或动物作品中,因为这些动物、人物之类的题材有客观、具体的造型结构,而这种准确的表现、描绘手法正是中国写意画表现的弱项,也恰好是拥有很强写实能力的徐悲鸿的优势。国难当头,徐悲鸿始终将艺术救国作为自己的抱负,试图用艺术来鼓舞民众、唤起民众的强烈革命热情。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艺术成为了徐悲鸿先生爱国情怀与热诚的主要寄托,也将艺术作为唤醒当时悲观、麻木的社会观念的主要方法,他的艺术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广阔胸襟。徐悲鸿先生的中国画创作以留学期间学习的艺术理念为中心,以写实造型冲击着当代人们的心灵世界,拥有使人民受到感召与号召的丰富渲染力。徐悲鸿先生尤其擅长表现马、狮等动物,其代表作品《群马》《负伤之狮》等是中国画传统笔墨艺术以及写实造型的完美结合。写实风格渲染出了马、狮的矫健与气魄,也以这类具有寓意的作品来促进着当代人们的爱国主义热诚。《负伤之狮》创作于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侵华日军铁蹄的无情践踏,当时中国一片生灵涂炭,在国土沦丧的悲壮背景下,徐悲鸿先生奋笔挥毫完成了这篇激情之作。《负伤之狮》中雄狮在烈风中的回首蕴含着无限的深意,周身虽布满了疮痍与伤痕,但雄狮的眼神中却蕴藏着坚定的信仰及力量,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东方雄狮以及题字“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次以聊抒怀”是徐悲鸿先生爱国忧思以及坚定的领土维护决心的最佳体现。正是这种将西方写实主义引入传统中国画艺术之中的改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发展需求为基础而探求的中西融合,打破了墨守成规的封建传统。

徐悲鸿先生在对中西艺术的结合中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其结合中西方审美观念、艺术精神以及文化内涵的差异,客观而中肯地评价了中西结合的中国画艺术改良思路。徐悲鸿先生将中国画艺术与西方写实风格结合创造而出的激昂磅礴的浪漫主义中国画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艺术领域中的不朽瑰宝,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开拓与发展出全新的道路。

三、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表现风格

与徐悲鸿先生相比,林风眠先生同样是以艺术救国作为主要理念,秉持着自身的艺术抱负以及肩负的艺术使命踏上了前往法国吸收西方艺术理念的旅程,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林风眠先生相比于当时以呈现没落趋势的西方传统写实风格,更加偏爱于富有蓬勃朝气的现代派艺术风格,现代派艺术风格的自由形式以及能够体现内心艺术观念的特征激发了林风眠先生将其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的兴趣。在多年的学习深造过程中,林风眠先生以客观的学术角度发现了中国画艺术所缺失与不足的部分正是西洋画艺术的特点与优势所在,并且根据中国艺术理念为主要基础,将西方抽象、半抽象手法以及当时西方特有的素描手法与中国画相结合,改良了当代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色彩构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画的视觉科学性以及整体画面构成。

在多年的法国求学历程结束后,林风眠先生回国继续进行着西方油画以及素描的教学实践。同时他意识到了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艺术上的共通性,并指出:“绘画在诸般艺术中的地位,不过是用色彩同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得的艺术而已,普通所谓‘中国画同‘西洋画者,在如是想法之下还不是全没有区别东西吗?”而正是由于这种将中国画与西洋画教学相统一成一个绘画系的理念,与徐悲鸿先生在思想观念方面产生了最为主要的分歧。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政治条件下,徐悲鸿先生倡导写实主义对中国画改良以及激发当时社会麻木风气的作用,而林风眠先生则以专业角度研究中西艺术的表现问题。因为两者在艺术观念以及思想上的差异,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林风眠先生运用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色彩构成,将水墨与色彩进行柔和且巧妙的把握,作品大多充满了自然情趣以及清雅的诗情画意。而在林风眠先生艺术生涯的后期,由于经历了众多的人生挫折,作品中也蕴含了对中国画艺术更加深层次的境界体会,以自身的人生体悟以及人文精神为基础表现出了中国画艺术的肃穆、沉静以及幽缈,整体的艺术境界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林风眠先生后期所创作的幽草野花、庭园古木等形象不仅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这类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形象也是林风眠先生对生活、生命坚定且炙热的情感表达。这种西方现代风格色彩构成与传统中国画笔墨风格的结合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当时单一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开拓出了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全新道路。

四、结语

由于艺术观念的差异,在中国画艺术改良方面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形成了风格迥然的作画风格与体系。徐悲鸿先生以激昂澎湃的爱国主义热诚将西方传统写实风格与中国画艺术结合,开辟了写实主义路线中国画风格的崭新道路;林风眠先生则是从专业角度对中国画艺术进行形式方面的改革创造,为传统中国画艺术的不断延续以及丰富中国文化精神贡献了一生的精力。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都是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体现中国关爱天下、济国济民的儒家思想,林风眠先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修养心灵的道家思想精髓,前者是提升了中国画艺术的艺术渲染力,后者则延续了中国画艺术的内在生命力。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对艺术的不同观念以及相同的人格魅力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宝贵财富,其对中国画艺术的改革创新是现代艺术领域中的不朽瑰宝。

参考文献:

[1]王琥钧.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改良之比较[J].文艺争鸣,2010,(18):93-95.

[2]陈池瑜.林风眠、张仃与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的现代性之路[J].美术,2011,(02):96-101.

[3]顾平.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J].艺术探索,2005,(03):12-19.

[4]谢涛.时代的选择——林风眠与徐悲鸿艺术思想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01):81-86.

[5]陈池瑜.中国画的改良思潮与现代进程[J].美术观察,2002,(05):56-58.

[6]郭勇健.未完成的中国画改良[J].艺苑,2016,(02):6-16.

[7]李菲.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01):84-86.

[8]陈健.简析20世纪中西绘画艺术融合的三种方式——以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的绘画风格为例[J].齐鲁艺苑,2015,(04):45-49.

作者简介:

金婧婧,单位:温州市文化馆,职称:助理馆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美术,中国画。

猜你喜欢

林风眠改良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林风眠《静物·瓶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墨猪图》
赵无极救恩师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理解彼此的差异
徐悲鸿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