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中对中国画线的认识

2016-05-14谭景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表现手法造型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中国画线的认识,首先介绍了线的美学观念,之后阐述了中国画线的审美特征;并在介绍线条的绘画发展基础上,分析了“线”的对立与统一,中国画线技法与应用。

关键词:中国画;线;发展;对立统一;造型;规律;表现手法

千百年来,中国画家用线条将自然万象汇聚于笔底,描绘出他们内心之中审美图式,和自然精神之间相互往来,同时在这样形而上的哲学内涵下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个心理构成。

一、线的美学观念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线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照客观对象的结构、形体以及轮廓,对其进行加工和提炼的结果,更是中国画家对物象进行表达、对情感进行抒发的重要方式。线是中国画中一种特定的语言,它具有十分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象征意义。中国画中的线是一种富有东方艺术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中国画线的审美特征

(一)装饰性

中国画中的线具有装饰美感的特征,主要是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换句话而言,利用程式化以及变形等方式使线条展现出形式美。具体来看,线的装饰性主要有对称平衡、整齐划一、回环复叠以及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二)抽象性

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体现的是简化、概括、提炼、想象以及升华的所有过程,即抽象化的过程。中国画对笔墨功夫十分重视,要求见笔见墨,而最终的作品是通过线进行组合的意象图式,它强调要处于似和不似之间,最终是有似的部分。利用对线进行的取舍变化,使画面的形态更加丰富,以此来营造意境等。

(三)情感性

在绘画的过程中,线条所具有的形态不同,就能够体现出艺术语言的不同,并且能够体现画家所具有的不同情感体验。通过线条,艺术家能够表达心灵,是一种可视性的语言,同时还彰显着画家所具有的细腻而丰富的艺术感觉。不同的线体现的是不同的情感体验,结合“情形同构”的理念,线不同,其所体现的情感就不同。例如,如果是下垂的线,常常所体现的是一种伤感和抑郁;而向上的线则是振奋或欢乐的体现;平卧的线体现的是宁静的情感;而流畅的线则和愉悦具有密切的联系;坚涩的线体现画家具有的郁结情感。

(四)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指的是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决定的,是和其他民族的同类要素相区别的,能够展示本民族特征的特质,是艺术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画具有的艺术民族性,其基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长久不衰的思想文化以及审美观。中国画,尤其是因为有了中国文人的参与,更是将古代的认识论与宇宙观和艺术相结合,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艺术表现出来,构建了相对独立且具有特色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艺术和其他国家以及其他民族的艺术差别。

三、线条的绘画发展

(一)人物画

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的独特风格,在我国五千年以前就开始了,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从艺术发生史的角度来看,楚国帛画使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独立绘画,是以丝帛为载体,以毛笔为工具,以线条为媒介的成功尝试,其线条粗细、动静、刚柔运用娴熟,墨线粗细变化不大,但其婉转流畅、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到了唐代,人物画线描艺术赢来了它累累硕果的黄金季节。从贞观时代“驰誉丹青”的阎立本到盛唐时代“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再到仕女画张萱、周昉及韩滉等人,对绘画之线作了进一步的提炼,从而使“线”这种语言越来越具有独立的性格。宋代的“院体画”和“文人画”平分秋色。“院体画”在写实技巧上卓有成就,但在线条方面仍不脱“勾线填色”之传统路数,故少进境。“文人画”则异军突起,开辟了线条绘画的新天地。宋代在绘画线条方面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李公麟。李公麟的《维摩天女图》主要是白描,其功力极深、线条迂回流动,轻重转折,变化丰富,历来为画家所推崇,是白描的好范本。而南宋梁楷的减笔为中国古代人物画辟出了另外一条蹊径“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用笔则流畅有力,衣纹圆浑劲紧严谨,衣带飞舞当风,发挥了线的高度表现力,使墨线在全部壁画中起到骨干作用”是我们学习传统用线的精华之说。到了明代,王珂玉在《珊瑚网论画》中将中国画线描勾勒方法总结为“十八描”。

(二)山水画

最能代表中国画艺术精神的是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基础主要是树石基础,石有石法,要之皴法。表现山水画用线是由勾、勒、皴、擦与点组合完成的,而皴法是表现山水画最基本的线形,也是最基本的笔形。就中国画家而来,向来不会为了形式而形式化,为了技巧而技巧化,山水画中所具有的线条程式以及十分复杂纷繁的笔墨语言一定都是画家本人情感和精神人格的体现,其所勾画出的山水形象已经超过了画家所描画的山水自然景观,而成了画家精神意象、情感抒发的载体。其中交错的点线、氤氲的笔墨都是画家解衣恣意的挥洒,是其生命皱折的熨帖,也是其不羁灵魂的安顿之处。

(三)文人画

文人画是几千年来中国画魂的延续,是把老、庄、禅、玄的精神融入到艺术当中,是在宇宙的人情化当中把人生艺术化的过程。应该说,在文人画家的手中,中国绘画的笔墨情趣发挥到了极致。这始于北宋,成熟于元代,至明清形成巨流的画风,雄踞画坛千年之久而不衰。从形式上来看,文人画的核心就是笔墨。在文人画当中,笔墨不单单是一种工具、是一门语言,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就特点而言,文人画的笔墨有神采飞扬、删繁就简、以书入画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以书入画”是文人画线条的核心和精髓之所在。

四、“线”的对立与统一

(一)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中的线

中西绘画中以线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区别:西方绘画的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的线纹飘洒流畅,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中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也。用线造型千变万化,都是从一笔一画开始的,而笔画的基本形式就是点与线,一画起为点,点的延展为线,线的扩宽为面,线的曲直变化成形,线的变形变向、粗细疏密、虚实浓淡、构成形体与空间,线的刚柔、干湿、轻重、快慢、巧拙能表现质感与感情,线的水平变化为静,线的起伏穿插变化为动,线的长短、曲直、提按顿挫、方圆转折等对比变化构成美的旋律节奏等。所以中国画的造型,就是由点、线及点线变化组合而成的,这是中国画同西方绘画的最大区别。

(二)中国画与书法中的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之线是古代哲学辩证法的符号和暗喻形式。完美的文化体系伴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技巧与方法及其民族性的特点,作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构成。在中国画中,画家利用画笔所描绘出的虚实、轻重、刚柔、曲直以及繁琐等将各种情趣表现出来,而利用墨又将笔的变化体现出来,笔墨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能够将自身的美感充分展现出来。粗线相宜、长短适度、方圆相随、曲直相随、疾涩相调、藏露交错,在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中实现线条的和谐美。

五、对中国画线技法与应用

(一)明确用线造型的目的与要求

纵观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以线造型始终是中国画造型方法的主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念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艺术中,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方法,它更是创作者精神情感、人生信念的寄托,是审美情趣的载体,是具有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的符号。所以要先明确用线造型的目的与要求。中国画的线本身可以独立存在,线既能表现物体的轮廓,也可以表现对象的结构、空间、质感、力度、重量、动态、韵律、节奏、凹凸以及性格、气质、气势、感情等。用线造型是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发挥人的思想感情、表露人的精神气质和最有美的节奏旋律。

(二)认识与掌握用线的规律

熟悉和正确掌握用线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线的不同对立变化,寻求表现物象的气势与神韵、体积空间、平衡与统一。中国画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是用线的疏密、粗细、虚实来区别。在远近的规律中,一般近粗远细、明实暗虚、明晰暗浊;在结构规律中,一般结构线实、辅助线虚,外轮线实、内部线虚,体贴线实、凌空线虚;感情规律,一般温情需圆润的线条、激情需奔放的线条、喜乐需流畅的线条、怒气需挺拔的线条、清静需淡雅的线条等。用线一定要多在大自然中、现实生活中观察,寻求用线的各种规律与各种感受。所以,要想熟悉正确掌握用线的规律,就要多绘画练习、写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求万物界的自然规律,亲身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三)掌握对人物衣纹的表现手法

对人物衣纹勾线,应该有主次之分,以轮廓线、运动线为主线,缝缀线、折叠线、惯性线为次要衣纹。勾描时,主要衣纹要准确清楚,体内结构,特别是透露内部肢体的关节部分,能在衣外看出的要清晰。比较明显的运动线是主线,不可忽略,而随主线产生的一些辅助线可以适当省略。一般是外轮廓线和表现结构的线要粗些,而里面的辅助线略细一些,这样可使整个形体更加鲜明,加强了整体感,并使其与背景拉开了距离。同时,“表现贴体处的线要实,而表现离体凌空的衣纹要虚,受光面的线要重实,而背光面的线要粗、虚,线的阴阳向背粗细虚实变化构成了物体的立体感”,此外,“急剧的动作产生短而密集之线,缓徐的动作产生长而舒展之线”。

六、结语

从上面能够看出,在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寓意是中国艺术家感到自豪的作品。在中国的绘画作品当中,线条所体现的不仅是一个画家的情感、精神,更是其思想和理念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个画家对审美以及生命情趣进行追求的物化表现。就中国艺术来看,线条根式承载了从内容到形式、由里到外的所有。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美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2003:69.

[2]成雪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J].艺术时尚,2013,(11) .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8

[4]林树中,周积寅.中国历代绘画图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22.

[5]宗白华.美学与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谭景文,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美术学国画专业。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表现手法造型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