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背景下聋计算机教育中建构式学习模式研究
2016-05-14牟远明卓然
牟远明 卓然
摘要:分析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聋哑学生的现状及思维特点,提出在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聋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建构式思维培养,寓建构式学习于移动互联网中,使听障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初步具备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教育;建构式学习;聋哑学生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享受宽带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无线搜索、手机购物和手机游戏等。4G的出现为无线网络通信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仅需要几分钟,刷微博、玩游戏再也不用为网速慢而发愁;聋哑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交流的环境和途径,很快被这种新型而又快捷的上网模式吸引,以极大的热情畅游其中,QQ、微信、电子书、手机购物、手机视频和手机游戏等几乎成其最爱,每天花费在上面的时间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达到六七个小时,这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将他们这种对手机上网的渴望和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动力,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将教学与无线上网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让聋哑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平等参与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共同和谐,这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聋哑学生的现状分析与思维特点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45位残疾学生(其中听障学生26位,肢残学生17位,盲生1位,其他类别学生1位)手机使用情况的随机调查发现,45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手机上网时间多于3小时的有22位,上课玩手机的有29位,认为手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的有40位,渴望指导其通过手机解决学习生活困难的有28位。45位学生的手机最常见用途见表1。
由表1可知,聋哑学生在聊天、网上购物和看新闻小说方面的比例较高,而两种类型的残疾学生将手机用在学习方面的比例都较低。调查还发现,在回答“平时手机联系的主要对象是朋友还是家人”时,选择“朋友”的聋哑学生是19位(占73.1%),肢残学生只有4位;而选择“家人”的聋哑学生是13位,肢残学生是12位。可见聋哑学生渴望更多的关怀与爱护,通过手机聊天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因此手机对于聋哑学生的影响更加重大。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其思维以直观形象的事物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迟缓,难以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对信息的处理也往往达不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深度和广度。聋哑学生分析问题与事物比较粗略,很难找出问题或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把物体彼此区分开来,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也不能够同时谈论物体的异同,更难于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可见,听障生的思维特点是分析能力优于综合能力,直观形象感优于抽象事物的综合,感性多于理性。要提升聋哑学生的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其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2建构式学习模式在聋计算机教育中的必要性
建构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图式(主体已有的心理结构机能)与外部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建构模式,去吸收和内化外来的知识,实现建构式学习。同化是指主体将外部刺激吸收、整合到本身的心理机能结构中去,从而引起图式量变的过程,其作用是充实和丰富主体的知识存量,实现知识的增量累加;顺应是指当主体在图式不能同化外来刺激时,将改变原有的图式去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和整合,从而引起图式质变的过程。
建构式学习不同于接受式学习,它是一种主动吸收式的参与性学习,是一种整合式的自组织性学习。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可能。聋哑学生热衷于这种学习模式,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为建构式学习提供了“根”式的经验支撑,为建构式学习的联结性提供了信息扶持。当代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要素框架。
由图1可知,建构式学习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各项能力,给予高度的专注,且要通过团队协作,建构出新型的学习方法,目前这种学习模式的探索在针对聋哑学生的教育中还十分缺乏。为使聋哑学生能更好地建构式学习,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使聋哑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融合,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生存竞争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切实改善其生存状态,应该提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更加适合聋哑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创新其思维方式。
3 4G背景下聋计算机教育中建构式学习模式的实施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好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掌握这门技术,是今后生活质量提升的必然条件。为更好地在聋哑学生计算机教育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4G背景下通过移动学习进行聋计算机建构式学习很有必要。
3.1基于手机短信微信的知识传递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是通过交流来完成的;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手机短信微信是手机使用者最常用的交流工具,而聋哑学生对此的依赖程度比常人更强,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应用好这些交流平台将对聋哑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第一次组织教学过程中组建QQ班群或微信班群,设立2~3名管理员。这样做的优点是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随时随地在此平台发布计算机相关知识和作业,或进行交流互动等,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随时随地查看相关内容并提交作业,对于不懂的或不太明白的知识,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建立一种建构式的学习模式。
3.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境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的建构都要围绕这—最终目标来进行。情境教学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也极其重要,并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聋哑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部分,他们只有知道这件事应该如何做后才能实实在在地理解相关知识。因此,在聋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好地提升聋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授互联网相关知识时,可设计网上购买回家车票的生活情境,手机购票成为学生的首选,体现了“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理念,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模式。现在,聋哑学生们们可以轻松地使用手机购物、手机订餐及手机网上支付等,真正地感受了移动互联网的魅力。
3.3基于4G视频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相一致——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微课、慕课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宠,对于传统教育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平时上课的重点、难点制作成视频,通过QQ平台或微信平台向学生发布,学生不断地从这些知识和信息中生长出新的理念思维,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让学生感受学习并不只限于学校学习,从而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建构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教育无界,教育无类,互联网的到来和移动通信的发展,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特殊学生的教育,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构建合乎其个性的学习环境,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也为社会和谐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