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年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变迁
2016-05-14江丹英林雪峰王兵勇陈静应华永
江丹英 林雪峰 王兵勇 陈静 应华永
[摘要] 目的 调查2005年1月~2014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变迁和来源分布,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动鉴定仪和西门子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和MDR1.0。 结果 10年中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175株,分离菌株数和分离率呈不断增加趋势,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0.0%,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最明显的是哌拉西林,从11.8%上升到82.6%,其次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从0%上升至>45%。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也呈上升趋势,MDR-AB和XDR-AB分别从5.9%和0开始逐年升高,最高达65.6%和45.5%。 结论 连续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分布和耐药变迁,对临床感染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来源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37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6-0093-04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during 10 consecutive years
JIANG Danying1 LIN Xuefeng1 WANG Bingyong1 CHEN Jing1 YING Huayong2
1.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Center, Yueq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ueqing 3256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uring 10 consecutive years(from Jan 2005 to Dec 2014), so as to guide clinical therapy. Methods A.baumannii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dating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4, subjected to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by using ATB and WalkAway96 microbiology analyzer, respectively.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WHONET5.6 and MDR1.0. Results A total of 1175 strains of A.baumannii were isolated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increasing strains and isolation rate.The strains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the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80.0%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the A.baumannii strains to 17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this period.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the piperacillin, increasing from 11.8% to 82.6%, followed by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the carbapenems, increasing from 0 to greater than 45%. The numbers of the 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and P-resistence bacteria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MDR-AB from 5.9% to 65.6% and XDR-AB from 0% to 45.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linical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by consecutively monito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A.baumannii.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ion rate; Source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鲍曼不动杆菌(AB)是一种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上粘附,且不易清除,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导管相关性肺炎、败血症、泌尿系及伤口等严重感染[2]。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医疗技术的普及,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多,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本调查对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175株,同一患者的重复株不予计入。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动鉴定仪和西门子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部分药敏试验的补充。
1.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定义标准
采用2010年美国、瑞典等国家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XDR、PDR术语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草案)》[3],即对以下10类抗菌药物中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株为MDR-AB,对10类抗菌药物中8类或8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即为XDR-AB。其中10类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抗假单胞菌属青霉素+酶抑制剂、抗假单胞菌属碳青霉烯类、广谱头孢菌素类、叶酸代谢抑制剂、单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类。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WHONET5.6软件对菌株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用MDR1.0软件对MDR-AB和XDR-AB的分离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各年分离率
2005~2014年10年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株数呈不断增加趋势,已从2005年的68株增至2013年的182株,分离率也呈不断增加趋势,从2005年的3.8%增至2010年的6.4%,之后4年于4.0%~5.8%之间波动。见表1。
表1 2005~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
2.2 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
117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来自呼吸道标本最多,占总标本数的80.0%,其次是脓液及创口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分别占7.7%、5.4%和3.3%。见表2。
表2 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标本中分布构成比
2.3 耐药变迁
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自2005年起,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上升最为明显,从11.8%上升至82.6%,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上升,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从0上升至>45%,值得注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基本维持在21%以下。见表3。
2.4 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检出变化
2005~2014年MDR-AB检出逐年增多,从2005年的4株(5.9%)增至2010年的101株(65.6%),之后检出率在47%附近波动。XDR-AB在2007年检出首株后,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检出率在2010年达到峰值(45.5%)后有下降趋势,在2014年已降至28%。见表4。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本院2005~2014年数据中可以看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呈不断增加趋势,分离率在2010年达到最高,为6.4%。分离到的菌株数量在2013年最高,有182株,可能与近年临床上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关[4]。鲍曼不动杆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部位,基础疾病、引流或植入物、入住ICU、机械通气、感染前曾有其他菌感染等是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5],本组数据显示,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多,占80%,其次为脓液及创口分泌物,占7.7%,与翟如波等[6]、姜兰斌等[7]报道大致相同,可能与呼吸道标本占临床标本的比例大有直接关系,同时亦表明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别在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易感[8,9]。
随着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0-12],在这10年中,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整体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是哌拉西林,从2005年的11.8%上升到2014年的82.6%,其次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从2005年的0上升至2014年的45.5%,美洛培南从0上升至46.2%,其中以2010年耐药率最高,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8.4%和60.4%。还有广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从2005年的10.3%、5.9%、2.9%上升至2014年的51.5%、47.7%、49.2%,耐药率以2009年和2010年为最高,三种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分别达60.2%、56.7%和62.3%。本研究中的17种抗菌药物耐药性上升趋势与相关文献报道[7,10,13]基本一致,但碳青霉烯类、广谱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其它地区相关报道[14,15],可能与本院患者结构、病种、病程及医生用药习惯有关。
临床药物选择性压力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长[16],并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复杂,通过产碳青霉烯酶、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和使外膜孔蛋白通道缺失等过程,共同介导多重耐药或泛耐药[17,18],给临床用药造成巨大压力,同时,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在干燥环境下长期存活的能力、固有和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多样性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19,20],在近10年来,耐多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难题[21]。本院数据显示,MDR-AB和XDR-AB分别从2005年的5.9%和0开始逐年升高,至2010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5.6%和45.5%,从2010年至2014年的5年中,MDR-AB比率相对稳定,但XDR-AB比例有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45.5%逐年降至2014年的28.0%,综合AB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可以看出,AB在本院2005~2014年10年的耐药情况变迁中,2010及2011年的耐药情况最为严峻,2011年后有所改善,可能与我院2010年后严格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有关。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医院感染逐年增多,其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发展的控制至关重要,并且连续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叶红,张林,张生大,等.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299-5301.
[2] 冯保英,耿荣华. 2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6):830-832.
[3] 李春辉. 医疗机构耐药菌MDR、XDR、PDR的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草案)[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38-240.
[4] 张亚彬,兰小鹏. 2004-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变化[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97-98,101.
[5] 王涛,王瑞兰. 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2):200-203.
[6] 翟如波,邱广斌,张昊,等. 连续4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54-456.
[7] 姜兰斌,杨波,张巍. ICU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289-4291.
[8] 黄健云,芮勇宇,莫和国,等. 呼吸系统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2057-2059.
[9] 刘海峰,周柱江,胡靖青,等.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85-287.
[10] 刘玉岭,张会平,丁真,等. 2006-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50-1051.
[11] 李桂梅. 97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22-124.
[12] 裴欢欢,程君,叶英. 2010-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40(3):208-212.
[13] 马特尔,段宝生,王艳海. 2009-2012年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23):5737-5739.
[14] 白丽红,赵华,谢正福,等. 2007-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95-297.
[15] 闵利,温汉春,陈一强,等.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与耐药变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690-1692.
[16] 吕军,候玲俐,杨宏伟,等.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分布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9):932-934.
[17] 王辉,郭萍,孙宏莉,等.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分子机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2):1062-1073.
[18] 张景皓,方毅,赵虎.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3085-3087.
[19] Roca I,Espinal P,Vila-Farres X,et al. Th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xymoron:Commensal hospital dweller turned pan-drug-resistant menace[J]. Front Microbiol,2012,3:148.
[20] 陈代杰,郭蓓宁,杨信怡,等.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3):286-288.
[21] Gould IM. The epidemiology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8,32(1):2-9.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