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英语衔接现状及对策
2016-05-14李小平
李小平
摘 要:从2008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开设小学英语至今,小学英语教学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解静宁县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情况及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笔者于2011年十一月、十二月先后走进静宁县城区及县直五所小学和城区两所初中学校,观摩了各年级大多数英语教师的课堂,在把握了该阶段我县小、初中英语课堂实录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小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英语教材和中小学英语课堂,分析我县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情况。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
本论文以平凉市静宁县的初中和小学师生为调查对象,本调查开始于2011年十一月初,结束于2011年十二月,接受调查的初中教师共有35名,分别来自阿阳实验学校,静宁三中。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共有33名,分别来自静宁县城关小学、德顺小学等。笔者先后集中走进了参加调查所有教师英语课堂,做了听课笔记并做了录音。之后和这些老师座谈,就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堂的相关问题作了交流并就中小学英语的衔接现状提前设计好问题进行访谈。
一、小学、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比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新课程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是连的呢?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内等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因为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初中英语的衔接,笔者仅就针对5、6年级的二级目标和7年级的三级目标进行对比。
目标中的1和3是关于情感态度的目标。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二级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要求较为初步,停留在兴趣爱好层面,三级目标则要求学生有信心和意志力。笔者认为,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衔接阶段的教学,这两个层面的目标都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达到的。小学英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使学生看似对英语兴趣浓厚,但升入初中后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学习难度增大,浅层次的兴趣就会消失,缺乏意志力或对英语并没有真正兴趣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就会减退。同样的,初中英语教学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强调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同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任务。表中2和4是关于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意识的目标,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级和三级目标基本上是衔接的、连贯的。
通过对新课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课标对于小学毕业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衔接是良好的,若教师按照目标要求,积极发挥中介作用,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二、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
我省小初中英语教材都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其中小学使用的是“PEP”版,初中使用的是“新目标Go for it”版,两套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特点、教材结构都是相同的。
首先,两套教材都是根据新课标编写。沿用同一体系,小学是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思路。即: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融合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任务。而初中是以由“词汇—句型—功能—结构—任务”的顺序,最后到对语言知识的综合使用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两者都强调的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单元重点。
其次,两套教材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形成性评价,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
三、静宁县中小学英语课堂的衔接分析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熟且具有校本特色。我在初中两所学校共听了41位英语老师的课,多数英语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普遍使用任务教学法;以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的形式展开教学,环节齐全,“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展示到位,课堂结构紧凑,学生思考配合积极,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然而仍有老师迫于教学压力,不敢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全堂大量讲解,海量练习,延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参差不齐。通过城区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能深刻感受到新课改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老师们都在不断探索,尽力将洋思教学模式应用到我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去,有的学校只是“拿来主义”,有的学校能够融会贯通。不管怎样,大家都在摸索、尝试走出一条适合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子。
城关教育办的四所小学(东关小学、西关小学、南关小学、峡门小学)师资力量配备上基本齐全,各校新老教师搭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积极尝试使用新教学模式,并且身体力行,尝试探索“洋思教学”模式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各位老师的努力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是相对来说,各位英语教师的配备是不足的,老师普遍认为存在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