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故事

2016-05-14叶延滨

小品文选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宅子院坝外星人

叶延滨

儿时记忆,最难忘的还是听人讲鬼故事。鬼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忘记了。但讲鬼故事的情景,一说起就如在眼前。

讲故事是一门学问,有人会讲,有人就不会讲。小时候,一个院子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是会讲故事的人。会讲故事的人也就成了这个院子里孩子们心中的“主事者”。一开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那是自己家老奶奶的看家故事。一出了门,就没有听众。会讲故事能拢住孩子的“主事”,要有这些能耐:一是故事多,不重样;二是孩子群中的大孩子,大哥大姐辈;三是会讲鬼故事,让人害怕也叫人佩服。

鬼故事流行一时,成了我的孩童时代重要的夜间大众娱乐。细想一下,也是时代造就,同时也留下时代印痕。那时候城市里多是平房,北京满是四合院。我住的那个省城也是一个个的院坝。原先的富豪宅第变成了机关大院。白天办公,晚上宿舍,也不粉刷修葺,于是大院尽是旧宅老墙,连原先的花园也满是残花败柳。深宅大院,晚上又没公用路灯。一家人一间屋挂着一支25瓦的白炽灯,常常电力不足,只能把灯芯燃成一圈红丝。这时候最明亮的地方就是大院里的院坝了。四周的黑瓦低檐,围起一方繁星灿烂的夜空,如果再有一轮圆月,真是天造地设的好舞台。这便是整个院子的夜晚活动中心。那时候大小院坝还没有人跳广场舞。大人们都忙大事,把院坝让给疯跑玩闹的孩子(也是世时多变,现在是大人们占着广场,大妈跳舞热,大叔打牌酣,孩子们一个个忙着上补习班)。天黑了,星星出来了,四周的老房子黑黢黢的沉下了脸。这时孩子们提着各家的小板凳小马扎,围坐在一起,听鬼故事。鬼故事是从天上来的,天上的星星比灯光更神秘。鬼故事是在老宅子的房后拐角藏着的,老宅子里晃动的黑影子多得很。

鬼故事讲的什么?真的都忘了。讲鬼故事也许比讲人的故事好讲。给你一个深井大院的老宅子,一个灯火昏暗星光灿烂的夜晚,编出个吓人的故事,不是难事。现在讲鬼故事的人少了。上哪儿去讲呢?四处灯火通明,整夜车水马龙,真有个小鬼小仙,也不愿出来闻尾气。

当然,没有一个讲鬼故事的环境,想说鬼故事也真不好编。蒲松龄能耐大,能讲一本《聊斋》。让他上我们这个年月来讲讲试试,什么狐仙,什么土地爷,讲了也没几个人听。这是一个电灯比星星亮的时代,这是一个透明和技术化的时代。一切都精确计算和早就知道的程式化了。战争在没有开打以前,在计算机上已经算出了胜负和结局。眼前还是一片荒地,图纸和预算,已经把它“按揭”成了房地产新城……所有突变,从国家战争到影星绯闻,都不再是意外;曾经让我们激动万分的“事件”,原本是精心策划的桥段。

但是,我们还在听鬼故事。听好莱坞的电影讲一万年后的外星人入侵还有史前的魔法师的故事。那是远在天边的鬼故事。我们也在听“穿越”的故事,那些能穿越时空的美人其实也是离我们而去的鬼魅,让他们在另一个时空中出场,上演钩心斗角的宫斗长戏。

真的一切都在技术的掌控之中吗?天上的卫星,能看到我家门口停的汽车。我家门口的监控,也能录下每个远去的身影。只是,只是谁能看透心事?

我想,那些好莱坞的外星人故事,那些国产“宫斗戏”的宫闱风波,其实,都是编剧的心事,刷过屏的现代鬼故事。说什么?你懂的。

选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宅子院坝外星人
重庆白石:“院坝善治”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老宅子的梦(外一首)
老爸的宅子
院坝里说事 板凳上交心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外星人可怕吗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影壁墙的秘密
荒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