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2016-05-14尚艳
摘 要:钢琴艺术指导,又称为钢琴伴奏,是我国从西方国家“舶来”的一种艺术表现载体。作为一种以现代化音乐艺术为基础和支撑的表现载体形态,钢琴艺术指导早已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占据了无法替代的地位,成为音乐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声乐教学的核心是表现音乐艺术,而钢琴艺术指导又是音乐艺术的表现载体,可见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新时期下,如何融合两者,以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成为相关教育者面临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就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声乐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钢琴是一种知名乐器,它是西方国家的一种“舶来品”,现已演变成为我国重要的、独特的现代乐器之一。作为一种音乐乐器,钢琴所具备的音色优美、表达力强等优势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这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钢琴艺术指导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声乐演奏、演唱技能的形成,更能通过二者的相互融合,呈现声乐内在的音乐内涵,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创作热情、展现声乐作品艺术底蕴和精髓的目的。鉴于此,相关教学人员应以“以学生为本”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声乐教学工作,加强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加强声乐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要性
就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声乐教学设置的钢琴伴奏课主要是为了借助钢琴伴奏自身特有的表现力,来彰显声乐作品的内在魅力,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实际,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时代认识,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声乐教育与课程相脱节的现象日益凸显,在教学时,钢琴伴奏教学与声乐教学难以综合兼备,出现了偏颇现象。针对当前的教育情况,只有从声乐教育模式入手,实现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主科教学的并驾齐驱,才能发挥出声乐钢琴伴奏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喜爱声乐课程,接受声乐教育,促进声乐教育继续传承下去。学生是声乐教学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演唱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钢琴伴奏课中提高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力等,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声乐作品。
2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内在联系
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项以音乐艺术指导为核心,以钢琴伴奏为主手段的教育活动。这项活动与声乐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够把声乐作品的韵味呈现出来,从而为观众带来听觉的震撼。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并不是单一发展的,而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它与声乐教学之间是一种相互相长、共同促进的关系,能够把声乐学科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依靠单一训练活动完成的,它是经多个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综合教育所形成的结果。钢琴艺术指导是声乐教学必不可缺的步骤,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想促进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就必须重视声乐教学工作,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尤其是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工作。通过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实现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统一,发展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更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认识事物。而学生自身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 如何实现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融合
3.1 重视人员素质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养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主要是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为主。“审美”作为一种拥有深刻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意识形态范畴,赋予了音乐教育活动广阔的思维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空间,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手段,以呈现钢琴伴奏完美的艺术效果。然而,当前的一些高等院校声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生硬地灌输所谓的声乐知识,没有及时地将声乐授课和钢琴伴奏融合,严重扭曲了高校学生学习声乐的思维,使得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此过程中也严重被扼杀,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声乐师资队伍,才能为声乐教育事业注入养分。
3.2 利用课程载体,体现艺术指导的渗透教育作用
声乐理论课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根据声乐理论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当中的艺术价值,把握好知识与艺术指导渗透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潜在的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声乐文化进行渗透教育。声乐文化是声乐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财富,是声乐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声乐的灵魂。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无法脱离教育,教师应以声乐课为渠道,传承和发扬传统声乐文化。由于受到文化素养、个人情感以及经历的局限,学生即使对声乐作品的作者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深入地把这种情感表述出来。只有从文化视野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世界,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3 结合教学活动,实现融合教学的再提升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种对话式的活动过程,声乐教学更能够体现这种对话式的精髓。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实现两者的融合,让课堂成为音乐熏染的主阵地,让学生的情绪能够和声乐形成默契,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将会对声乐产生别样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指导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钢琴伴奏不是独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够放肆地让自己沉浸音乐之中,而忘记钢琴的伴奏职责,不然艺术指导教学就会喧宾夺主,取代了声乐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绪也会被影响。第二,教师在进行钢琴艺术指导时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主导作用,利用艺术指导教学的作用为声乐塑造新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伴奏乐的烘托渲染中,产生美感和感悟力,从而对音乐艺术产生向往,并从中获得艺术情操的熏陶和升华。
3.4 采取适宜的方法,促使两者形成默契的配合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选择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伴奏织体,才能够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和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譬如说,欢快情绪的歌曲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觉是热情的、活泼的,所展现出来的节奏旋律明快、流畅、圆滑,教师在给这类歌曲选择伴奏织体时,应以半分解和弦为主,指导时需明确低音部分要游刃有余,触键时要轻盈灵巧;而抒情性的歌曲能够给听众带来丰富的感情享受,曲目自身的情绪变化也较为丰富细腻,教师在选择伴奏织体时,应以分解和弦和琶音为主,艺术指导弹奏时下键融合、圆润,触键速度尽可能地慢、深,以发挥出描绘背景、烘托气氛的作用。
3.5 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声乐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实践性,高校应本着“人人参与、快乐发展”的活动宗旨,围绕“让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兴趣,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张扬每一个学生个性,放飞每一个学生梦想”的任务,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作用,不断丰富声乐钢琴伴奏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艺与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赢取阵阵掌声,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教育发展需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学生的声乐钢琴演奏教学。比如,第一,引导学生多观看央视“青歌赛”、央视“星光大道”歌手赛等视频,让学生在观赏中学习;第二,定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独唱音乐会”或“合唱音乐会”,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提升能力;第三,开展由学生自己编演的“音乐剧”节目展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实现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提升声乐教育质量,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声乐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强化钢琴艺术指导教学,以充分发挥出它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静.新疆民族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完美结合[J].华章,2011(25).
[2] 杨楠.中国民族声乐钢琴正谱伴奏的实现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4).
[3] 李静.谈声乐教学中的钢琴伴奏问题[J].乐器,2011(03).
作者简介:尚艳(1978—),女,山西长治人,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钢琴及音乐教育学老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