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崖柏根雕人物创作的“天人合一”旨趣

2016-05-14李苗苗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写意天人合一

摘 要:崖柏作为根雕艺术的新型载体,从小众性的欣赏,过渡到大众性的审美认知,其艺术风格慢慢被人们熟知与喜爱。崖柏原木独特的线纹结构具有天然的意象之美,基于这种审美表现特点,来解析崖柏人物根雕创作过程中,“天”“人”之间的构建关系,诠释“天人合一”的艺术旨趣。

关键词:崖柏根雕人物;“天人合一”;写意;线纹

0 引言

崖柏木种天然的丰富线纹造型来自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不可复制,甚是珍贵。在艺术家创作根雕作品的过程中,倚势而循,大都选择将这一天然之形保留其中,并加以修饰运用,呈现艺术家的审美趣味,这一创作历程,不同于其他艺术主体独立创作的表现形式,更注重的是主体对已存在客体的认知与理解,承载着主体的创作想象与审美情感。如何将崖柏线纹的本色魅力贯穿于独立的艺术作品中,需要把握艺术创作中的“天”“人”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进而确立以“人”为主体的审美价值观,以期实现崖柏根雕人物“天人合一”的创作旨趣。

1 天之表情——寿木崖柏的线性之美

崖柏是生长于700米到2100米的悬崖峭壁的岩缝之中,经历千百年的生长,是柏科中珍稀难得的树种,俗称“植物中的大熊猫”。物竞天择,在逆境中顽强的存活,近距离的接受自然界的洗礼,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心情造就了崖柏百折不挠的坚毅个性,描绘着每株崖柏不同的生命轨迹,赋予了它们天赐的美感。崖柏的形态千奇百怪,或盘旋而生,或抱石而倚,或蜿蜒而上,或肆意延展。崖柏的花纹旖旎灿烂,有的大尺度表现出夸张的美感,有的在小范围体现出奇异的图纹。崖柏的花纹堪比海南黄花梨,常会出现含有回形纹、豆瓣纹、涡纹、几何纹和S形的纹路,崖柏每一次与自然抗争搏斗的经历都会化为线条的痕迹,清晰地刻在身躯上,扭转回旋的生命姿态就已经是天作之美,而且绝无雷同,这何尝不是大自然生命节奏的寄托呢。作为根雕的原材料,这天然的意象造型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极好的创作素材。

2 天人合一——取舍间的蜕变历程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就是“自然”的代表。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理想和谐的状态。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崖柏根雕艺术来说,原木的线性纹路亦是自然之态,将这一自然特征与艺术家的主体创作进行融合,解析崖柏根雕艺术创作中的“天人合一。”

首先,确立对“合”的认识,它是两个独立的主客体之间的“对话”,是最初的选材阶段,体现在艺术家尊重物种的天然性,接受物种的偶然性,以取势为先,以型定势,以韵见神。[1]挑选最佳的创作素材,对于不适宜雕琢的先天原木,不能对其主观强加附会。

其次,天造和人为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若只是留存单纯的原木奇美的造型,便失去了人的智慧合力,若一味追求人为雕琢,舍弃了天作之美,便少了天然意趣。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意”的表达,意在刀先,即下刀之前的独立思考过程,凝结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与思路,选择最佳的原木态势,勾勒出心中的组合关系,在立体性结构上去把握面与面的塑造关系。艺术家尊重自然又不满足于自然,彰显出其艺术个性与独立之美,正所谓“一根一世界,一线一天国”。在线与形的转换中,雕刻了时光。

再次,“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的和谐平衡,充满着节奏与韵律,不能生搬硬套的理解为“平均”概念。艺术创作中,“天”与“人”在崖柏根雕艺术中体现出的平衡,是艺术创作审美关系上的视觉平衡,并非量化上的平衡关系。是人的认知与自然的美共同在一件作品上以最佳的形式体现出来。然而,天人合一的闪光之处最终在于人的精神智慧,所谓线纹的天然之美是人的主观审美认知下的产物,是由艺术家整体把控下的“一”。即使作品上大部分线纹保留其原始特征,也是艺术家取舍后的选择,“不动即为动,动即为艺术化的取舍”。这样才真正体现出天人契合精神。

崖柏根雕人物作品《坐望云海》(图1)是以静取胜的罕有天然根抱石瘿料作品,双色老料,原木的水波纹好似云海般波澜壮阔,却又舒展自如,意韵十足;在卷云处蜿蜒曲折,犹如山间幽径,妙趣横生;弥勒的衣衫气势连贯,早已与云海相融,那衣衫又仿若山峦般悠扬,红衫白云,浑然天成,其中真有一块山崖石,紧紧地被云海包围,弥勒坐山望云,悦泽风神,悠然自足。[2]创作者保留了原木的根部线纹造型结构,在根茎处雕刻出弥勒的头部造型,与云海衣衫的意象线纹形成虚实对比,不禁想到近代画家王震的《布袋和尚图》中的意境,“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崖柏的天然意象造型决定了它在创作中的表现性大于再现性面貌,艺术家如何把握“天”与“人”之间的拿捏之度,在创作主体的主观选择上,贴近原木的生命律动,呈现出意象造型下的情感表达,而非叙述性的再现,留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中国的艺术创作亦是如此,在中国画的意境表现中,一直重视物我相融的境界,尊重自然物象的原貌特征,但又不牵绊于固有的外形体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中国人物画追求写意表现,将线纹融于自我的自由自在的心态,人物神气尽其所出,将笔墨、意境、画面形象和构图浑然一体地融合于画面之中,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平衡之美。

3 结语

一切艺术都追求自由的状态,“艺术所关注的还是透过不同的形式所直指的人的智慧及心性那一面”。[3]崖柏的天然意象造型需要结合艺术家的主体创作意图,秉承天人合一的创作旨趣,深入领悟“天”与“人”之间的构建关系,保留抽象而富有意味的线条来表达情感的真实和生命的情调。同时,汲取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多样题材,借鉴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张力表现,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才能营造出天趣与意趣相生的语境空间,创造出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小力.对崖柏的深层次研究[EB]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15/14/3545389_345464630.shtml,2014-01-15.

[2] 宗白华.意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8.

[3] 冻月.中国近现代人物画风[M].重庆出版社,1997:3.

作者简介:李苗苗(1981—),女,安徽蚌埠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13MFA艺术硕士,从事民俗艺术研究设计。

猜你喜欢

写意天人合一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