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2016-05-14邱正根
邱正根
【摘要】 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中,处处存在着创新教育的资源和指导实践创新的有利因素.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课程的内容,对教学方法、作业、考试各环节进行设计,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孕育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教学设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山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批准号:FJJK14-518)的部分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单纯依赖开设某一专门课程来实现,必须贯穿于整个学校活动及各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设计,处处存在着创新教育的资源和指导实践创新的有利因素.
一、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她是科学的语言,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其本身就是科技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思维的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高中数学中合情推理是选修课1-2和2-2中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是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合情推理能力往往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合情推理是数学发现和创造的源泉. ”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选修2-2数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中,数系扩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同时体现了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选修4-4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选修课《数学史选讲》中“中国古代数学瑰宝”、“微积分的产生——划时代的成就”、“近代数学两巨星——欧拉与高斯”等内容,突出所蕴含的思想性,突出数学发展的轨迹,突出数学家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课程的内容,创设情景介绍一些对科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科技在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从旧知结构的基础上探究新知,尝试性地组织迁移. 让学生在知识网络中主动探究,自觉建构,这样,思维才能畅通,对所学知识才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最终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例如,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阅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方法. 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 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教育技术平台,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存在很多结构相似的内容,这些为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这些内容的挖掘,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学生猜想或类比得出新知识或论证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等比数列定义的教学片断:
(学生回答:8,,)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各个数列的项的变化规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给出这些数列一个统一的名称.
(学生回答:等比数列)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将这些数列的名称统一约定为——等比数列,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给等比数列下一个准确定义?有了等差数列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性质的发现及证明,同样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实际上适合于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多. 如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双曲线及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与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立体几何中的平面、四面体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三角形,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等许多内容的结构都很相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发现,提出猜想,进而探索其中的奥秘. 实际上,创新意识并不神秘,每个人脑中都含有创造因子,数学工具的引进、公式灵活变通的使用、未知数的巧设、解题目标的导航作用,等,都显示了创新意识的威力.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数学教学中既要有课本作业,也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的作业. 按内容分有知识性作业、技能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 数学作业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活动,开放性、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在实践中探索、挖掘更多、更好、更新的作业形式,让数学作业以新颖有趣、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中“1.2.1函数的概念”B组习题,定义域为{x|-3 ≤ x ≤ 8,且x ≠ 5},值域为{y|-1 ≤ y ≤ 2,且y ≠ 0}的一个函数的图像. ① 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的坐标满足-3 ≤ x ≤ 8,-1 ≤ y ≤ 2,那么其中哪些点不能在图像上?② 将你的图像和其他同学的图像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本题设问开放,本质上是考查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可以布置阅读材料题,如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还可布置研究性学习,如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在评价考核中设计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需要评价的激励. 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与评价,受到鞭策和激励. 而成功和成果,都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成就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懈努力的最大动力. 所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用好评价策略,不断为学生增强信心.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要在考试中突出创新意识,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 新课程倡导考试方法灵活多样,就是为了适应重实践、重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可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论文等. 在笔试试题的设计上,少考些记忆性、技巧性的内容,多考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能体现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 适当设置开放性、探索性试题,考查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如福建省2012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第17题(文科第20题):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Ⅱ)根据(Ⅰ)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本试题让学生经历归纳、猜想、验证的全过程,考查了创新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实践、创新问题的题目非常多,起到了很好的选拔、评价和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以实现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命题要求,更好地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