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滑膜炎治疗经验

2016-05-14牛瀚医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服熏蒸中药

牛瀚医

【摘 要】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骨伤科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将本病辨证分为热证与寒证,临床运用经验方内服及熏蒸方法,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中药;内服;熏蒸;寒证;热证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无菌性炎性疾病,由膝关节扭伤或多种关节内损伤引起,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因此对患者危害较大。目前,虽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许多患者不能治愈,尤其是部分中青年患者[1]。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滑膜炎属于“痹证”范畴。本病一般分为外伤及慢性劳损2个方面。膝关节遭受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可使关节滑膜同时受损。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伤较轻,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炎并没有年龄限制,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发生。青壮年多因急性创伤和慢性损伤所致。急性外伤包括:膝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积液或有时积血,表现为急性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老年人多因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产生的机械性生物化学性刺激,继发滑膜水肿、渗出和积液等[2]。

目前,现代医学对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主要有口服药物、关节腔注射药物及冲洗、手术等。中医主要有外敷疗法、推拿疗法等[3]。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及熏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热 证

临床表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困难、走路跛行、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紧张,或者严重时出现膝关节积水等。舌苔薄黄,脉弦滑而数。

1.1 内服苡仁赤小豆汤(经验方) 处方: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白茅根30 g、川续断20 g、桑寄生20 g、骨碎补20 g、补骨脂20 g、川牛膝15 g、川木瓜20 g、威灵仙20 g、独活20 g、川芎20 g、当归12 g、红花10 g、松节20 g、狗脊20 g、延胡索20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解:本方具有除湿清热、强肝益肾、活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内服方。方中薏苡仁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本草经疏》曰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用之为君。赤小豆、白茅根可助君药祛湿清热,川续断、桑寄生、骨碎补、补骨脂、狗脊、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用之臣。川木瓜、威灵仙、独活、川芎、当归、红花、松节、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4]。

1.2 外用黄连虎杖汤(经验方) 处方:黄连15 g、大黄10 g、龙葵30 g、虎杖15 g、土茯苓30 g、川续断30 g、杜仲15 g、狗脊20 g、蜈蚣2条、桃仁12 g、红花10 g、苏木20 g、松节15 g、透骨草15 g、猪苓30 g、茯苓皮30 g、车前草30 g、丝瓜络12 g、甘草6 g。水煎熏蒸患处,每次20~30 min,每日2次[5]。

方解:本方主要是用于膝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高、皮肤肿胀并出现膝关节积水的外用方。方以黄连、大黄、龙葵、虎杖、土茯苓清热除湿;川续断、杜仲、狗脊、蜈蚣、桃仁、红花、苏木、松节、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猪苓、茯苓皮、车前草利湿消肿;丝瓜络为引经药,甘草调和诸药。

2 寒 证

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积液,病情反复不愈。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紧。

2.1 内服黄芪川乌汤(经验方) 处方:黄芪30 g、制川乌6 g、当归15 g、丹参30 g、乳香8 g、没药 8 g、怀牛膝15 g、桃仁12 g、红花10 g、川续断20 g、桑寄生20 g、骨碎补20 g、补骨脂20 g、威灵仙20 g、薏苡仁30 g、白茅根30 g、茯苓皮30 g、丝瓜络12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方解:方用大辛大热的乌头,猛峻善治沉寒痼冷,可温经散寒止痛;黄芪益补固表,可补中气;川续断、桑寄生、骨碎补、补骨脂、威灵仙补肝肾强筋;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怀牛膝、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薏苡仁、白茅根、茯苓皮健脾除湿利水;怀牛膝、丝瓜络引经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2.2 外用活血消肿汤(经验方) 处方:黄芪30 g、制川乌6 g、当归15 g、丹参30 g、乳香8 g、没药8 g、怀牛膝15 g、川续断30 g、杜仲15 g、狗脊20 g、桃仁12 g、红花10 g、松节12 g、苏木15 g、蜈蚣2条、透骨草30 g、猪苓30 g、茯苓皮30 g、丝瓜络12 g、甘草6 g。水煎熏蒸患处,每次20~30 min,每日2次。减少下肢活动,用药1周后可见明显疗效。

方解:在黄芪川乌汤基础上加强活血通络舒筋的药物,以外治给药,直达病所。外用给药虽用药途径不同,但有殊途同归之妙。如徐大椿所说:“若其病即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

3 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男,20岁。因右膝关节疼痛肿胀已月余,于2013年2月10日初诊。患者喜爱滑冰运动,一次不小心跌倒,伤及膝关节,即送医院治疗,X线诊断未见骨折,住院3 d。出院后第5天感觉右膝关节疼痛,水肿。又至医院诊治,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积液。医生建议抽取积液和注射润滑剂或石膏固定治疗,患者不接受抽液疗法转中医治疗。患者右膝关节红肿疼痛,局部发热,行走时疼痛更重,舌苔薄白,脉弦稍数。中医诊断:痹证,鹤膝风。西医诊断: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积液。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处方:内服苡仁赤小豆汤,3剂,水煎服,每日

1剂,分2次服用;外用黄连虎杖汤方,水煎熏蒸患处,每次20~30 min,每日2次。2013年2月14日二诊,患者用药3 d后,疼痛减轻,水肿也消大半。效不更方,继上法用药1周病愈,已能上学。2013年5月随访未反复,病愈。

按语:关节积液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滑膜发生反应,引起充血或水肿,并且渗出液体,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6]。中医学认为,由于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苡仁赤小豆汤,外用黄连虎杖汤外敷,数日病愈。

【病案2】患者,男,62岁。因右膝关节疼痛并积液3年加重2个月,于2012年10月6日初诊。患者青年时喜好运动,下肢关节有受伤史,中年时期患膝骨关节炎。3年前突然感到右膝关节疼痛并肿胀,即到医院诊治,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积液。治疗穿刺,将积液和积血完全抽净,并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增强膝关节润滑。经治疗1个月余积液消失,疼痛减轻。后每有不当即复发,便抽液和服用滑膜炎冲剂等。如此已3年,近2个月病情加重而求中医治疗。患者右膝关节疼痛并积液,活动受限。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痹证,鹤膝风。西医诊断: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积液。治法:补肾强筋,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镇痛。处方:内服黄芪川乌汤,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外用活血消肿方,水煎熏蒸患处,每次20~30 min,每日2次。2012年10月10日二诊,患者用药后疼痛减轻,肿也见消。药症相符,不更方,继服上方10剂并外洗。

2012年10月21日三诊,患者症状消失,可以慢步行走。嘱上方再用15 d巩固疗效。2013年1月随访,未复发病愈。

按语:患者膝关节积液长达3年之久,伤及气血,加之风寒湿邪侵袭,使病情加重,膝部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故治宜补肾强筋,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镇痛。通过外用熏洗,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使滑囊内液体吸收,使之重归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达到消除滑囊内滑膜炎症而痊愈的目的[7]。内服剂有补肾强筋、祛湿散寒、活血化瘀之力,故用药数剂而病愈。

4 参考文献

[1] 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321-324.

[2] 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285-286.

[3] 何永生.鲁贤昌治疗骨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8):584-585.

[4] 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61-162.

[5] 施财富.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关炎42例[J].中医杂志,2005,46(3):207-208.

[6] 吴随记.重用远志治疗膝关节滑膜囊炎1例[J].河南中医,1990,7(4):35.

[7] 董艳.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9例[J].中国药业,2004,13(9):70-71.

收稿日期:2015-12-23;修回日期:2016-02-05

猜你喜欢

内服熏蒸中药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熏艾草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
熏蒸疗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