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宁乡报告

2016-05-14宋安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

宋安平

摘要:湖南省宁乡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在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不断克服来自农民参与度不高、发展资金不足等困难,走出一条宁乡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宁乡县距湖南省省会长沙市40公里,是刘少奇、何叔衡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宁乡县辖4个街道、22个镇、7个乡、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湖南宁乡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金洲新区)。201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39.35万人。2008年宁乡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97位,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15年第十五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宁乡县已成功跻身全国四十强,位居第39位。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宁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三大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城乡建设管理展现新形象,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社会民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年用于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占总额的77.07%,省市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

(一)地区经济状况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68亿元,增长1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31亿元,增长15.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78亿元,增长1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89亿元,比年初增加37.23亿元,增长17.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25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9元,比上年增长10.2%,五大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36.6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8%;新增参保人数12.37万人,增长3.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0万人、78万人。

(二)农业发展状况

2014年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88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8.5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5.57万吨。作为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的宁乡土花猪,年出栏肉猪222.5万头,牧业产值56.68亿元。农业技术投入不断加强,2014年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64.65万千瓦,共有联合收割机4784台,大中型拖拉机1842台,小型拖拉机7650台,插秧机507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年累计清淤山塘3427口,新建291口,整修河道1313公里,改造河坝383座。改造建设农村公路400公里、危桥45座,建成户用沼气池1120口,农村改水改厕2400座。

二、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

自从2001年宁乡县玉潭镇在学庵村成立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文化示范基地开始,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和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走过14年。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宁乡县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更加提高。2013年7月11日在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召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县19个村(社区)的总支书记参加了会议,听取金洲镇同兴村和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经验介绍。同年10月,全县召开社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到‘十二五末,力争县城区80%以上的社区建设两型社区;50%以上的社区达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标准,确保宁乡县社区建设水平‘全省领先……”。为此,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宁乡县社区建设规范化实施方案》、《规范县城城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相关待遇暂行办法》、《宁乡县县城规划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配套和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五个文件。2015年4月22日,宁乡县又召开了由全县33个乡镇行政一把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动员全县上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推进美丽村庄(社区)、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一)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优势

1.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宁乡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0.23亿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以矿业开采、建材生产、农牧养殖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以煤、造纸、瓷土、水泥等主导产品成为村社区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县财政直接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投入都有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本市开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2. 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宁乡县有着比较完善、功能多样化的的基础设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增加。通村公路、农村电网、人畜引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建设进程加快。以公路建设为例,2011年,宁乡县对黄沩公路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实现横市—王家坳公路、流沙巷公路全线通车;启动玉煤公路建设;建设3个农村客运站场和10个招呼站。2012年,全县又启动公路建设600多公里,完成投资40亿元。

3. 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宁乡县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发展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实现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2006 年宁乡县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2年参合农民达到110.62万人,参合率97.25%,筹资总额2.49亿元。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全县共有56. 36万人次得到补助,补助金额超过4亿元。单宁乡县枫木桥一个乡,按照省、市、县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和村民自筹部分合计共140元/人,筹资总额就达到110万元,大大降低了农民看病的费用,也更加方便了广大农民就医难。

(二)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劣势

1. 筹集资金难。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没有资金的支持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举步维艰,如果只是靠政府财政提供,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建设需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社区村民没有义务投工投劳,并且由于农户经济实力有限,筹集到足够的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不现实的,一些进村企业也因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愿意投资见效慢、周期长的公共产品。而政府因为面广、农村基础薄弱等原因,加之政府财力增长部分并没有必然的政策要求向农村倾斜,这就必然导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紧张,严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2. 管理服务不到位。建成新社区后,面临着现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原来村支两委的权力冲突。由于社区是居民共同生活的地方,生活环境相对集中,各种基础设施使用频率较高,不仅需要相当的财力进行动作和维护,更是需要有相当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志愿者。而广大农村由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居住分散,村民素质不高,生活习惯不好。农村社区涉及到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内容,这些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宁乡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

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很多可以总结和推广的经验。本文以四个典型案例展示宁乡县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

(一)石家湾村社区——以两型农村社区创建为目标

石家湾社区由原石家湾村与原大屯桥村合并而成,是大屯营镇政府机关所在地,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3026人,社区行政组13个,耕地面积2965亩,林地700亩,水塘670亩。主导产业以烟叶、渔业、养殖业、优质稻生产为主,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并荣获县级“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社区辖区内建有大屯营镇中心小学、石家湾中学,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不出社区。电信局、加油站、自来水厂、邮局、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公路四通八达。韶灌+支渠贯穿全境,建立供电台区8个,群众生产生活供水、供电充足,水旱无忧。辖区内现有企业3家,种植烟叶1800亩,人均纯收入14600元。两型社区建设是石家湾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

石家湾社区的具体做法:第一,节能产品进社区。通过进村入户,给村民群众发放家庭节能知识宣传手册,公布节能产品和商铺名单目录,为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电器、灯具、灶具提供服务。该村节能灯具入户率达到100%,公共区域的声(光)控开关应用率达到100%。第二,清洁能源进社区。该社区不仅在喻家坪组、梅子湾组等小区架设了高效节能路灯70盏,而且还大力推行在屋顶建设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全社区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80%以上。除此之外,该社区还建设了大屯坝水电站,装机容量50千瓦,年发电量400000千瓦。第三,保温环保建材进社区。在房屋建设中禁止使用粘土砖,全部采用节能环保砖。装修中推广应用建筑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对石家湾小学、石家湾中学等单位进行节能改造。第四,自行车进社区。逐步硬化到组公路,建设自行车道15公里,推行自行车出行;开通至长沙、宁乡、湘潭公共汽车,步行、自行车、拼车、公交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达到80%。第五,环保袋进社区。建立超市台账,签订责任状,倡导使用环保袋、菜篮子购物,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全社区发放菜篮子200个,购物袋600个,居民购物时自带购物袋、菜篮子达到90%以上。第六,垃圾分类进社区。社区聘任6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和垃圾分类回收。设立分类垃圾回收箱200个,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实行垃圾分类运输,建设废旧物资回收站,电子废弃物有保洁员上户回收,倡导公益捐助、循环利用。第七,花卉苗木进社区。积极配合县里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社区单位和居民家庭美化绿化,公共区域摆放花卉植物,道路两旁栽树种草。通过植树造林和护绿禁伐,森林覆盖率达70%。第八,两型文化进社区。在村部、喻家坪组建设固定的两型宣传教育阵地,社区总支引导,发挥党小组主体地位。该社区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两型志愿者队伍,还动员成立了用水协会,每年开展节能节水竞赛活动,社区单位和家庭的两型创建参与率达到85%以上。

(二)龙泉村社区——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依托

龙泉村位于宁乡县西北部,北与桃江、安化交界,南与沩山相邻,距宁乡县80公里、长沙市120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705户,2160人,党员60人,全村共有9.8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00米,山林面积1.25万亩,水田895亩,旱土1505亩,山塘8口,小Ⅱ型水库1座,灌溉水渠6处。2007 年以来,龙泉村抓住作为长沙市农村建设扶贫布点村的重大机遇,在培育新型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龙泉村社区的基本做法:第一,成立义工合作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龙泉农民义工合作社是中国首个农民义工组织。龙泉人订立了《农民义工合作社(试行)章程》,高举集体主义旗帜,将共同的社会利益目标升华为社区公共事业奉献的道德精神,使义工合作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第二,依托产业项目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项目建设引导优势产业、带动村庄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的自身发展能力。做好村级发展规划,引进项目资金,争取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创新“产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村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到 2013年,村集体经济通过承包、参股、合作分红等方式也实现收入50万元。第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努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对乡村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使龙泉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村里建立了社区医务室,全部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借助宁乡县“文化共享工程”东风,建设了村图书馆、村广播室,成立了“农民歌乐队”,新建了“农民健身工程”。第四,建立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龙泉社区开办“新农学堂”,建立“阳光村务”,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增强政策法律意识、培养文明卫生习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解放思想观念,提高农民创业致富技能。

(三)关山村社区——以土地流转为特色

关山村面积4.94平方公里,耕地1714亩,山林1780亩,水面1006亩,辖16个居民小组,626户,2660人。2009年宁乡县在关山村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该村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2011年,全村已发展农家乐90多户,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左右,营业收入近6700万元,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3.37亿元。到2013年,关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000元,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300万元。

关山村社区主要做法是:第一,走实现集约发展之路。城乡一体化要求整合农村资源,加快农地流转,通过项目开发和多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编制科学的村庄发展规划。关山村编制了《关山城乡建设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公用设施、生态保护等九个子规划,并提出统规整治、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三种建设模式。第三,创新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国土综合整治做到三整理(村庄整理、道路整理、土地整理),对农民建房和宅基地提出了全新要求,几年来全村新增耕地近2000亩,节约建设用地近500亩。第四,探索资金多元投入模式。国土综合整治,集约开发,引资招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当老板、成股东;政府整合国土、教育、交通、电力、水利、卫生和产业培育等项目资金加强公共基础投入。第五,筑牢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种养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建设生态关山”,农家乐、旅游合作社成了关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云溪村社区——以特色农业为根本

云济村地处宁乡县朱良桥乡西南角,南边与本县双江口镇相邻,西边与益阳市赫山区交界,东边是宁朱公路和集镇,地理位置优越,流动人口较多,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地貌特征以湖南最普遍的丘陵为主,常年雨水充足,气候宜人。全村约8.9平方公里的面积养育着近3500人口。其中约有近千亩良田用来种植晒黄烟,每年1500担晒黄烟的高产量使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烟叶种植大村,剩余良田主要用来种植优质水稻。一条宽约4米长2公里的标准村级水泥公路横跨全村,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云溪村电网改造的完成和安全饮水工程的改善,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云溪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经验:第一,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云济村村委班子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村低保每年评选一次;实现了所有农户加入合作医疗;保证全村百分之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第二,高度重视农(林、牧)业生产。修建灌水渠道,改造村里水库;晒黄烟、苗木种植和生猪养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优势特色产业。第三,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能源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以电、煤为主导,各种新型能源为辅的新格局;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楼房,改水改厕、有线电视、数码卫星电视,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生产与输送平台,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依托与载体。农村社区建设要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作为基本任务,要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以农村社区居民分享各项服务为目标,形成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农村生态保护、农民志愿者组织培育、加快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着力推进,让农村社区建立成为解决城乡发展矛盾,促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肖茂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7(06).

[2]田华等.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多元化主体[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3]杜漪.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9(08).

[4]崔伟华.关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2).

[5]袁其谦,李理.建设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J].中国财政,2011(14).

[6]郑会霞.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公共管理,2012(08).

[7]诸葛鹏.农村社区变迁与新兴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06).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