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研究

2016-05-14李世玲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进展早产儿

李世玲

摘要:发育支持护理模式是鼓励帮助护理人员、早产儿家长在住院期间、出院后为早产儿提供有效照护的照护的一种模式,旨在通过评估、改善早产儿物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正确实施发育护理行为促进早产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本文就其相关概念、实施方法、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应用进展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37 w的活产新生儿,也被称为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的组织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出生后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疾病[1], 相对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脑瘫或者脑损伤等情况,且在其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认知发育迟缓或者行为发育障碍的几率更高。发育支持护理就是一种通过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改变其照顾方式,以实现保障并促进早产儿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式[2]。

1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作为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护理模式,系统和主要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子宫内环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影响、早产儿的行为发育模式与协作系统是其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护理中则以早产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为依据,将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作为主要原则[3],将支持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特点是人性化和个体化,要求在早产儿的照护过程中,以其临床表现、个体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喂养计划、体位护理、皮肤接触机会,通过对照顾步伐、进程的不断调整最大程度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提高早产儿父母的参与程度,为家庭总体舒适性的提高提供指导。

2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的方法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过程中,需要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均给予正确的有效的支持。

2.1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护理

2.1.1环境护理 ①温度湿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十分成熟,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要保持NICU室的的温度在24℃~26℃,而相对湿度需维持在55%~65%。当早产儿出生后应放入热暖箱中时,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暖措施。②光线:强光会对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并对睡眠造成干扰,因而 NICU室中要尽量减少光线的影响,要求NICU室窗帘关闭,仅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来获得最佳的光线效果,在必须开大灯的时候,则早产儿所在的暖箱需要使用深色布遮光。③声音: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医护人员在NICU内的说话、走路声音,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相关仪器声音,尽量将器械操作、暖箱门开关等的声音降到最低,迅速应答各种仪器报警,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惊吓,控制室内噪音在60 dB以下。

2.1.2体位护理 在实施鸟巢护理的过程中,先将鸟巢放暖箱中预热,再将早产儿放入其中。选择最合适的摆放体位:四肢中线屈曲位,肩膀向前屈曲以避免肩膀的内收;手傍中心位或手傍口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使得早产儿能够进行自我安慰。然后模拟早产儿在子宫的体位,为其提供肢体活动边界,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

2.1.3疼痛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因多种并发症的合并发生,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这些操作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刺激,引起疼痛,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在实施其他各项操作时,也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声音温和。患儿行为出现异常时,给予相应的安慰措施,必要情况下,通过非药物镇痛来尽量缓解患儿的疼痛。

2.1.4抚触护理 由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早产儿提供抚触护理,做到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抚触过程中注意和早产儿的语言、目光交流,使得早产儿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每次抚触的时间在15~20 min。对于本身体重较低,体温尚不十分稳定的早产儿,也可以选择直接在暖箱中做抚触护理。

2.2出院后的家庭发育支持护理 在住院期间,要鼓励和指导早产儿的父母参与支持护理。一方面,在早产儿的病情基本平稳之后,母亲可以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尽早让早产儿与母亲之间进行皮肤接触,让其感受母亲的心跳、陪伴、爱抚,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与母亲护理早产儿的信心。出院后则要指导照护者对居室的温湿度、光线、声音等进行有利调节,提供有益物理环境刺激;感受丰富的社会环境刺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喂养中也要注重与早产儿的充分互动交流,为早产儿的发育提供有利因素。

3 发育支持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及作用

以王晓云的研究为例,其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在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早产儿的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则发现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均显著更优。李胜玲等[4]的研究则通过更为专业的神经行为(NBNA)和发育商(DQ)测试不同组别早产儿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到两周时间内,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一般反应等五个NBNA评价方面的单独评分都显著高于经常规护理的早产儿,提示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对其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Klerberg等更是在早期的临床对照实验中对早产儿出生后1年间其大脑发育指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0~2岁儿童可塑性强、代偿性好、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如果在此期间早产儿缺乏交流,也会引起其发育过程中社交、认知发育的偏离。另一方面,李胜玲等的研究也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早产儿出生后的3~12月内发育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之对照组也显著更优,则进一步表明,温馨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为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创造更和谐优秀的生长氛围,而且通过给予早产儿更多的音乐、色彩、抚触、触摸等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

上述所有研究结果中都需要注意的同一重要问题就是,发育支持护理中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父母家人在发育支持护理的过程中,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庭护理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及家人的行为会对早产儿的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4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发育支持护理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期间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因此而引起的胜利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尽快建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秀丽,叶天惠,曾铁英.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88-91.

[2]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等.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10-11.

[3]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56-1758

[4]李胜玲,张德春,杨晓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43-3745.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应用进展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应用进展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