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研究

2016-05-14李成烈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李成烈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术中运用冰冻切片以及术后运用石蜡切片的形态特征。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例数为61例,其中发现浸润行为有30例,占确诊例数的49.18%,间质硬化有31例,占确诊例数的50.82%,患者均见核内包涵体、核异型以及核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示确诊例数有7例,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漏诊、可疑、误诊4例,取材阴性3例,以包裹亚型、滤泡亚型为主,差异显著(χ2=17.62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运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具有较快的确诊速度,熟知包裹型和滤泡型的形态学特征、规范且细致的冰冻取材方式能有效减少冰冻病理诊断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从而提高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度。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冰冻切片;临床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运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诊断时间短的优点,在手术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冰冻病理的诊断结果确定手术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冰冻取材、阅片、制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假阳性[2]、假阴性的结果,这样较容易对患者造成过度治疗或二次手术,为患者造成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失。本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临床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对象为2013年8月~2015年8月被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对所有患者的标本在术后经过石蜡切片来确认。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16~80岁,平均(41.1±8.7)岁,25例桥本甲状腺炎,39例伴发病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腺瘤样甲状腺肿;31例患者在右叶发生病变,1例患者在峡部发生病变,27例患者在左叶发生病变,17例患者在左、右两侧同时发生病变;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还未固定的甲状腺组织,以书页状平行切开[3](0.2 cm的间隔),仔细观察,如果有必要,医生还需要结合指腹加以触摸,当发现可疑病灶时,必须以充分取材,当出现钙化病灶,要脱钙后做石蜡切片。冰冻机采用CM1950,运用莱卡刀片。对比分析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报告。一般情况下有三种结果:①误诊,误诊中主要包括假阴性和假阳性;②确诊,确诊是指两次结果基本相符或者完全相符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③延期诊断,这主要是指运用冰冻诊断后无法确定组织类型或病变性质,还需运用石蜡切片进行诊断。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送检手术标本检查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例数为61例,其中发现浸润行为有30例,占确诊例数的49.18%,间质硬化有31例,占确诊例数的50.82%,患者均见核内包涵体[4]、核异型以及核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示确诊例数有7例,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漏诊、可疑、误诊4例,取材阴性3例,以包裹亚型、滤泡亚型为主,差异显著(χ2=17.627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类恶性肿瘤[5],乳头状癌的病发率占所有种类总数的80%左右,在对其进行诊断时一般包括两方面,即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也就是乳头状结构和特征性的细胞形态核形态表现(核重叠、毛玻璃样核、核沟[6]等)。除此之外,甲状腺间质内经常会出现一些继发性的变化:间质钙化、砂粒体、玻璃样变、骨形成等。由于冰冻组织细胞无收缩、脱水效应,且冰冻切片伊红着色淡,所以,乳头会更加地拥挤、密集,此时的乳头轴心会较难辨认,有些文献中表明,冰冻切片中的乳头结构为花瓣状、树枝状、车轨状以及绒毛状,但是实际上冰冻切片远远比不上石蜡切片的清晰度,所以,在运用冰冻切片诊断时必须正确辨认。当甲状腺出现结节性囊性病变时,常常会将其当成乳头样结构,这属于假乳头,它一般没有复杂的分支,矮且短,乳头血管纤维性的间质不明显,且覆上皮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细胞较小。当出现桥本甲状腺时,其滤泡被严重破坏,残余的滤泡会代替增生,这时,细胞会出现一些异型性,在冰冻切片下,此类异型性会更加的明显,往往误诊为乳头状癌,鉴别是否带有乳头状癌必须根据细胞核的形态特点来判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运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诊断时间短的优点,在手术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冰冻病理的诊断结果确定手术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冰冻取材、阅片、制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这样较容易对患者造成过度治疗或二次手术,为患者造成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失。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例数为61例,其中发现浸润行为有30例,占确诊例数的49.18%,间质硬化有31例,占确诊例数的50.82%,患者均见核内包涵体、核异型以及核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示确诊例数有7例,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漏诊、可疑、误诊4例,取材阴性3例,以包裹亚型、滤泡亚型为主,差异显著(χ2=17.6276,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运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具有较快的确诊速度,熟知包裹型和滤泡型的形态学特征、规范且细致的冰冻取材方式能有效减少冰冻病理诊断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从而提高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郝兆星,吴梅娟.术中冰冻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5(01):23-25+167.

[2]赵蕾,翟贺宁,王存川.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广东医学2014,14(17):2697-2699.

[3]冯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5(22):6023-6024.

[4]武慧,宋晓燕.1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26(08):933-934.

[5]陈贵进,王春喜,李胜君.8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25(05):449-451+457.

[6]杨映红,连渊娥,赵文新,等.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13,13(09):856-859.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6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