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16-05-14林顺达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基线应用

林顺达

摘要:目的 探讨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头颅CT扫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40例头颅CT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眶耳线为基线对患者作头颅CT平扫,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0例头颅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对患者作头颅CT平扫,对比两种扫描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在基层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基线;头颅CT扫描;基层医院;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像诊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CT诊断技术作为影像学的常用检测手段,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基层医院主要收治的是乡镇居民,其经济水平相对较差,而CT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如何合理选择CT扫描方法,不仅对提高检查效果,而且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5例,女性205例,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为(40.4±6.2)岁。4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9例,女性201例,患者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为(41.6±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CT扫描仪为GE Prospeed FI,两组扫描参数均设置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mAs,1 s/圈,层厚、层间距7mm,非螺旋轴位断层平扫。两组患者体位均为仰卧位,头先进,均先扫定位像。然后对照组患者以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观察组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字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图像存在条状伪影情况比较 对照组44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图像显示324例患者的双侧颞叶及枕叶近颅底部存在条状伪影,条状伪影存在率为73.6%;观察组44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图像显示135例患者的双侧颞叶及枕叶近颅底部存在条状伪影,条状伪影存在率为30.7%。观察组的检查图像条状伪影存在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颅外病变发现率比较 对照组44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19例患者扫之鼻窦有异常,初诊为鼻窦炎,颅外病变发现率为4.3%;观察组44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102例患者存在颅外病变,分别为:鼻窦炎64例,鼻甲肥厚14例,鼻窦息肉12例,鼻中隔偏曲10例,鼻咽癌1例,眼球异物1例,颅外病变发现率为23.2%。观察组的颅外病变发现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部分头部疾病的临床症状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准确的临床诊断是头部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保障[1]。目前,临床上对于头部疾病患者常采用CT检查。基层医院是乡镇居民的主要就诊医院,乡镇居民经济相对较差,CT检查费用对其而言是一个经济负担,然而相对于大型综合医院而言,基层医院的CT配置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这导致了部分CT检查效果不理想,患者常需要进行再次检查,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辐射照射的剂量,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极为不利。所以,探讨良好的头部CT扫描方法意义重大。

传统的头颅CT扫描方法为以眶耳线[1]或眶耳线向头侧加10度角[2,3]为基线作头颅CT扫描。由于基层医院的CT设备相对较差,就诊群众经济条件不佳,所以常采用7~10mm层厚层间距颅脑扫描,一般扫至顶部约12~14层。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仅仅可以显示头皮及颅脑的信息,颞骨、枕骨厚且致密的部分,常在颅底2~3层的脑组织影像上形成放射状条形伪影,对临床诊断造成了不利影响。

头部CT检查包括颅脑、颅底、眼眶、副鼻窦、颞骨、鼻骨等部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CT申请单上常写"头部CT检查"字样,此信息较为笼统。,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加上受影像诊断经验及操作水平的影响,影像医师常不能按照检查单只对某一个具体部位进行扫描就能达到诊断目的。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我们常对大部分头颅CT检查的患者先进行扫定位像,然后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进行CT扫描。与传统的头颅CT扫描方法相比,此种检查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在不增加患者的检查费用的同时,增加了鼻、鼻咽部、副鼻窦、眼眶等部位的检查,可及时发现相应区域的病变,降低漏诊发生率;②由于扫描轴向发生改变,双侧颞叶及枕叶近颅底部的条状伪影明显减少,利于观察及诊断;③两种扫描的电流、电压、层数、层厚基本相同,不增加检查成本及仪器损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查图像条状伪影存在率为30.7%,较对照组的73.6%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颅外病变发现率为23.2%,较对照组的4.3%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说明,以鼻尖与枕骨下缘连线为基线头颅CT扫描检查的图像质量高、颅外病变发现率高、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增加检查成本及仪器损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3]魏萍,李江涛.颅脑损伤患者中CT扫描的诊断意义[J].中外医疗2010,6(4):23-24.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基线应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