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分析

2016-05-14苏雅静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苏雅静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加快,老年人群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的增长将会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的随之提升,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该类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高,致死率高等。本院根据近年来对所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对其临床的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预后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老年人群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其实质是指患者的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的情况之下,最终出现部分心肌坏死的现象[1]。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胸部疼痛、心律不齐、心电图剧变等。由于老年人群自身的生理特点限制,该类病症所引起的并发症种类较多,致死率相对较高[2]。

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的数量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随之提升[3]。笔者发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合并症较多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随着其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素质将会随之下降,存在合并症的几率以及种类相对较多,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老年人群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应对自身的血压情况、血糖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同时,老年人群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科学的饮食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4]。

1.2女性患者比例较大 将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其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对较大,这与中青年组的差异相对较为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于中青年女性而言,其机体当中所分泌的雌性激素含量相对较多,该类激素能够对人体血管功能产生较好的调节作用,尤其是针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5]。

1.3诱因不明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引发老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明显程度相对较差,临床症状的典型情况不明显。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胸闷、疼痛等,部分患者存在气短、心律不齐等症状。部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的原因集中在头晕、乏力等。造成该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由于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其各个脏器的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神经系统功能敏感性降低,对疼痛的感应阀值有所提升。而对于中青年患者而言,其在发病之前多数存在劳累、情绪大幅度波动等现象,诱因较为明确,且症状多表现为胸部剧烈疼痛[6]。

1.4病灶部位 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病灶部位多位于前壁等多个部位,且病变程度相对较大。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其出现多部位梗死的几率明显提高。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其病程相对较长,加之其自身身体素质的下降,临床症状的典型性相对较差,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较为严重[7]。同时,多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期间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

总而言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况同中青年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应对其相关指标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老年人群应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注重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提高生活的健康程度。

2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分析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方法:①为溶栓治疗,②为非溶栓治疗。采用溶栓的方式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尿素酶等进行。而采用非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则主要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酌情对患者实施吸氧治疗,保证患者的卧床休息时间,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进行抗凝以及活血化瘀的治疗[8]。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涵盖患者的病灶面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就医时间情况等[9]。临床中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由于患者自身合并症的存在以及并发症的影响,为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具体而言,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病灶部位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其梗死的影响范围是决定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病人群,而心律失常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0]。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属于前壁、心房等梗死时,则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于其他患者。

2.2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及时的接受正规的治疗,关系到循环建立的时间。同时,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得到治疗时,则将会有助于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在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之后,及时的对其进行吸氧、给予抗凝药物进行质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梗死情况。同时,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其心律失常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之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基础治疗,并及时的送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着积极的帮助。

2.3合并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因病死亡的患者当中,70%左右存在糖尿病的症状,8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因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合并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2.4患者的年龄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显示,随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的提高,其死亡率呈现随之提高的趋势[11]。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处于60~70岁的患者,其死亡率达到30%左右;年龄处于70~80岁的患者,其死亡率达到45%左右;年龄高于80岁以上的患者,其死亡率达到55%左右。

2.5实验室检查结果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2*1010时,其血液当中的中性粒子数量明显升高,其心肌酶的合成量也将大幅提升,此类患者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差[12]。

2.6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一般而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程度上由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脾气性格、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效果等决定。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治疗措施的配合程度。当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时,则将会对其预后有着积极的帮助。如此一来,在日常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中,家属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给予患者以情感方面的支撑,为其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帮助[13]。

2.7患者发病后的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之后,其左心室的体积明显增加时,则其预后相对较差。

2.8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当患者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并发症时,患者的死亡率将会达到50%以上。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也将会对老年患者的各个脏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将引起各个脏器的相互影响。因此,除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身存在的合并症之外,其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心肌梗死的出现对患者脏器的影响程度,也将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结语

总而言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的明显程度相对较差,对其诊断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同时,其恢复的过程中影响预后的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其各项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规律。此外,医护人员应重视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帮助其正确的认识疾病,指导其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石,张大鹏,王乐丰,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04):21-22.

[2]徐尚银,鲁其乐,俞武,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06):51-52.

[3]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等.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24-25.

[4]谭志伟,周怀根,张文勇,等.老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溶栓加补救性PTCA对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6):33-34.

[5]李瑜林,杨丽峰,薛伟珍,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下降幅度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5(12):2412-2413.

[6]徐广马,黄从新,王风,等.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5(01):2223-2226.

[7]王箴,葛均波,张峰,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04):61-62.

[8]曾武涛,马虹,梁崎,等.抗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1,24(12):44-45.

[9]Kyriakides ZS,Kourouklis S,Kontaras K.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the elderly[J].2014,24:901-912.

[10]张国明,王禹,陈练,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3):1027-1028.

[11]Kwon HS,Cho JH,Kim HS.Establishment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the internet[J].2004,27(2):478.

[12]Kannel W B,Dannenberg A L,Abbott R D.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ypertension:the Framingham study[J].2014,10.

[13]Uqalde H,Uqalde D,Muoz M.Featur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aged patients[J].2013,141(11):1402-141.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